本报讯 (记者 蔡玲 通讯员 吴美琳 陈进芳)记者昨日获悉,涵江区白沙镇探索“两新”党建与村级党建融合式发展新路径,使澳东村28.67公顷的撂荒地变成连片平整的稻花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涵江区以“凝聚非公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坚持“两新”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动员和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澳东村地广人稀,村内撂荒地较多。村党支部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后,与华峰集团旗下的莆田碧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现标准化种植与管理,提供包种植、包技术、包收成、包销路的“四包”一条龙服务。今年,村党支部与该公司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起“村党支部+两新党组织+农户”的“红色合伙人”党建联盟利益共同体机制,造血式助农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流转土地28.67公顷。主动对接枇杷种植户,签订党建结对帮扶协议和枇杷供销意向书,每年兜底保障脱贫户销售枇杷1000余公斤。
该公司党支部积极响应涵江“非公企业1联1、1联N”党建大联盟运行模式,带动华锦、华峰运动、耀锐等12家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走进白沙镇、新县镇等认领撂荒地33.34公顷,目前已全部实现复耕复种。
眼下,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与市海岛人家水产有限公司、省淼鑫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红色合伙人”,由水产公司向农户收购鲜海带,再由红太阳公司进行精加工,年订购海带原料可达3000吨以上,助力全市海带养殖和初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福建融合康态农业公司、信田农业、方家铺子等“两新”组织党支部也纷纷参与到该区订单农业、研学和休闲观光旅游开发等项目中。
在“两新”党建的助力下,涵江区已整治撂荒地约742.14公顷,乡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5个村被列入省级“十四五”期间“一村一品”发展计划,农业产业聚集效益不断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