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卒中早一秒 挽救大脑恢复好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支招做好防治
湄洲日报 2022年11月02日

图为在该院门诊大厅的活动现场。

今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宣传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为普及脑卒中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卒中防治意识,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10月31日上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开展“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引导“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脑卒中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脑卒中人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鹏星介绍,现在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存在用脑过度、吸烟、工作压力大、平时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情况,比如常吃煎炸油腻食物、熬夜不注意休息等,都是导致青年人卒中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以往很多人认为脑卒中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不注重休息和控制血压,令脑卒中有年轻化和城市化趋势。”林鹏星说,年轻人应注重劳逸结合,关注亚健康,切忌熬夜,谨防脑卒中找上门。

  “三高人群”要注意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翁元焦介绍,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三高人群”要管理好高危因素,控制好血压、血脂或血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脑卒中可防可治,关键在预防,防治要并重。”翁元焦说,卒中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肥胖、吸烟、酗酒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其中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两个“口诀”需牢记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

专家表示,患者和家属应第一时间识别脑卒中,牢记“120”口诀和“BEFAST”口诀。“120”口诀中,“1”表示“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表示“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表示“聆听讲话是否清晰”。“BEFAST”口诀,即Balance(难平衡)、Eyes(看不清)、Face(面不正)、Arms(臂不平)、Speech(语不灵)、Time(时间)。

专家提醒,一旦通过观察发现家人疑似突发脑卒中,必须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康复治疗应重视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专家表示,及时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至关重要。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规范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越理想。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不仅需要康复医师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持续推进卒中中心建设

在省脑卒中质控单位和市卫健委等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于2017年11月启动卒中中心建设;2019年6月,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综合卒中中心”成员单位;2021年7月,被国家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认证为“高级卒中中心申报单位”。

近年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迅速成长,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相关科室的配合下,目前拥有一支由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超声科、检验科、营养科等专家组成的高素质医护团队,熟练掌握并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取栓、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等脑卒中诊疗的关键技术。

此外,该院还与120院前急救系统紧密联动,拥有通畅的卒中患者绿色救治通道、卒中救治诊疗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检查及治疗等候时间,为患者争取更理想的预后和更少的后遗症,真正造福百姓健康。  陈建飞 黄碧霞/文 黄筱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