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
萃智指南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
结合本人在创新创业领域国际和国内的经验,就莆田市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式规划,突显宏观全面性和创新引领性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在宏观和操作层面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建议开展建设具有莆田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科技创新领域人力资源一定是第一资源,做好创新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创新的尝试和探索,人才培养一定要有莆田特色创新思维。建议考虑借助省外甚至国际上的优质人才教育资源建立莆田“鞋服产业创新创业学院”“食品产业创新创业学院”“新型功能材料创新创业学院”等一系列的具有莆田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学院,利用政府主导,社会机构和资本参与的形式,为莆田几大支柱产业做好多层次人才培养。
配合好“莆田两院技术创新中心”工作,建议建立“莆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学院”。因为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具备科技、金融、法律等跨学科知识体系,对于人才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通过建立莆田市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学院可以培养一批包括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人才,加速莆田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可以依托本地现有的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双创人才以及数字人才的培育体系。建议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空间的建设,加强院校师资和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实训的提升。根据企业用人的需求设计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数字经济人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为助力莆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双创及数字人才储备。
二是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助推莆田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建议全面提升莆田市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和基地、创业服务基地的服务能力,例如开展招商引资、政策对接、运营孵化、政府事务、活动组织等专项能力提升培训,解决孵化载体人员素质能力有限,孵化服务企业水平不高的痛点,全面提升各个双创孵化载体的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力。不断升级莆田的双创的孵化培育的生态环境,最终通过各类孵化载体培育出来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及企业。
围绕莆田本地创新、数字、海洋、绿色”的特色产业,加强与全国各地专业垂直型园区的对接合作。寻求在优质项目、人才引进,产业落地与融合、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例如,可以在各地建立资源对接办公室、技术转移工作站等形式。同时,组织莆田科技部门、双创孵化载体以及企业代表走出去,到全国有代表性的园区基地进行交流学习,对接资源。
三是充分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提升莆田对于优质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帮助莆田创新创业大赛,在赛事策划、赛事组织、优秀项目挖掘辅导等方面全面提升,尽快在全省以及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成绩上的突破,扩大工作影响力。
在做好现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的同时,可以借鉴北京HICOOL全球创业大赛的模式经验,规划组织开展具有莆田品牌的创新创业大赛,借助大赛影响力,加大莆田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到莆田投入科技创新工作,最终搭建出具有莆田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