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幸福新画卷

——湄职院主动担当发挥智力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湄洲日报 2022年12月23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专业办学和师资人才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让职业教育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畅通院校与市场的“绿色通道”,才能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一年来,学院以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乡村治理为目的,积极搭建城乡教育大舞台,设立社区教育基地15个、老年大学乡村教学点12个,经常性下乡进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一系列终身教育活动,致力校村联合,讲好“乡村大讲堂”“乡村养生堂”“智能微课堂”三堂课,形成了“制度完善、资源共享、内容丰富、服务优质、村民满意”具有“湄园”特色的终身教育发展模式。

  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学院转变观念,在师资、课程资源、教改科研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自身实力,增强服务意识,助推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走深走实。

  在师资建设上,学院副研究员杨丽贞入选全国共享农民思政课优秀师资名单。她所授的《最美家庭礼仪 赋能乡村振兴》课程,围绕夫妻爱、养育恩、手足情、子女孝四个维度,从乡村农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进行生动的案例分析,在“说身边事、明世间理”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农民朋友的喜欢。礼仪课程让农民朋友了解和美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学习表达爱和友善的礼仪技巧,提高农民学员的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学院发挥智力优势,不断绘就幸福底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持续发力:《最美家庭礼仪 助力乡村振兴》课程的7节微课,入选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兴农微课堂”优质微课共享共用课程;12门课程资源入选省级“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其中《留守老人应急逃生技术》《创新创业基础——老而不休必备课程》《留守老人自救互救常识》《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4门课程资源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地震安全逃生》等9门课程资源入选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资源。

  学院还注重典型案例提炼,不断总结经验,社区教育案例《实施“六大工程”,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典型案例,《多元协同、多路并举、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入选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数智化时代,老年人防电信诈骗进社区》入选第二批省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

  此外,在教改科研研究实践方面,学院荣获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立项项目;《老年群体应急教育——留守老人火灾逃生技术》入选全国第二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多元乡村大课堂’终身教育创新基地”入选福建省终身教育创新基地;“提升健康素养,乐享银龄生活——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项目入选第三批省级“智慧助老”教育培训项目;“妈祖文化与职业院校中华文明礼仪教育的融合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在职业院校中华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中,被中华职业教育社评为全国一等奖;“养教融合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与对策”入选福建省终身教育提质培优课题立项;《雕刻创作新思维和理念》和《家具制图AutoCAD》2门教材入选社区(老年)教育乡土教材。

  乡村振兴正阔步前行。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担当,搭好舞台,储好资源,紧跟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吴伟锋 翁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