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聚合力 服务见实效

——湄洲镇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湄洲日报 2022年12月30日

湄洲镇开展网格+评理现场调度会。

湄洲镇干部下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林丽琴 文/图

  湄洲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行动,加强末端党组织体系建设,充分激活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湄洲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年终岁末之际,该镇召开“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作总结会,梳理总结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来的经验做法,谋划部署下一步思路、举措。

  今年来,湄洲镇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通过“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重合”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构建“吹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事有所办,让小单元融入大党建,各种服务真正落地见实效,推动基层“微治理”,为民生福祉加码。

  党建引领,统筹谋划治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连日来,湄洲镇依托“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基层治理平台,充分发挥网格长、单元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情况和接种情况开展精准摸排,并主动对接接种队,为不便利老年人提供入户接种服务,让老人们在网格内即可进行接种。同时,为每个网格设立“一对一”新冠疫情24小时线上医疗咨询热线,把服务保障精准落实在网格上。

  湄洲镇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构建党委班子挂钩到村、支部成员包联到片、片区党员联系到户的责任体系,推行党支部书记统领基层社会治理“一肩挑”,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配齐配强网格力量;依托“党员联系户”“党员先锋岗”制度,引导“在职党员”“银发党员”和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岗位,参与“吹哨报到”服务,打造“支部领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组织架构体系;突出机制运转实战实效,以基层党组织为统领,建立形成“区—镇—村—网格—单元”五级管理模式,按照“网格定位管理、区域专人负责”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运行。目前,该镇划分为241个网格,1839个单元,已设立党员先锋岗32个,党小组长80名,党员联系户303名。

  “我们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力量聚在网格内,推动党员主动担当作为,为基层治理筑牢了战斗堡垒。”湄洲镇党委书记刘兴表示,湄洲镇通过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把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努力实现基础更加牢固、权责更加一致、合力更加强大、村居更加和谐。

  明责赋能,推动精细服务

  前不久,湄洲镇港楼村第四网格的网格长陈亚珍收到群众反映:网格内的垃圾分类站存在垃圾未分类、影响环境卫生。陈亚珍随即将情况上报港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天粦,并拍照上传至惠民宝“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基层治理平台。

  陈天粦第一时间对接环卫管理人员,并共同赶往现场督促问题当场整改到位。陈天粦说:“群众诉求是哨声。一旦听到‘哨响’,我们就会迅速处置办理。”

  群众诉求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处理垃圾分类站问题只是湄洲镇打造“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提升便民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

  湄洲镇按照“具体化、可操作”要求,将村级依法依规承担的各项管理权力和服务事项进行分类梳理,设置生态环保、信访保障、疫情防控、文明创城、食品安全、矛盾纠纷、两违治理、安全隐患等十大板块,通过平台点派单功能,把群众的需求直接派发到村、镇承办部门,实现“吹哨报到”精准化对接,推动接诉即办更快一步。

  与此同时,该镇根据事件性质及紧急程度,按照“简单问题网格办、一般问题村里办、综合问题镇来办”的原则,实行分级办理、按需响应、限时报到,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对简易纠纷类事件,由“吹哨员”联合网格长当场处置;对网格难以协调解决的事件,由村委会派员到场处置;对权责模糊、需要综合协调的事件,由湄洲镇下派责任部门联合处理。在湄洲镇,大事小情找网格员,成了群众的新习惯。

  整合力量,集聚治理优势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如何做到收集问题更全面、解决问题更及时?

  “这个灭火器快过期了,要赶紧更换”。日前,湄洲镇下山村第六网格第九单元单元长在巡查中发现,麟山宫的灭火器即将过期,存在安全隐患,当即提醒宫庙管理人员及时更新设备,并对宫庙内的其他消防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关键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日前,湄洲镇妈祖评理室工作人员与片区民警召开网格+评理现场调度会,将矛盾纠纷调处下沉到网格中,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妈祖评理室工作人员温整庭表示,“网格+评理”模式,大大缩短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周期,让基层治理效能更加提升,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村口安装路灯,公园修整改造,健身广场设施更换升级……基层治理面临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是关系居民和村民生活品质的大事。“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网格长、单元长自觉履职担当,常态开展“网格守护”行动,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成效。

  湄洲镇以网格单元排查为主线,依托“惠民宝”平台,简明问题分类标签,将上报流程做到最简,借助网络手段,拓宽网格长“吹哨”渠道。以干部巡查为抓手,强化村党组织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能力,推行“全科化”干部队伍,推动村级工作者有更多精力走访群众,发现治理问题,收集意见建议。以群众自主上报为突破,将“网格无法自行处置的、群众来电来访举报问题、12345热线反映问题、村便民服务矛盾纠纷问题”等设定为“吹哨报到”的重要哨源,拓宽问题来源。并逐一明确办理流程图,明晰责任部门,全程落实“吹哨”后响应、报到、处置、办结等流程,实现闭环管理,打造及时办、微治理共同体。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汇集众智、凝聚合力。截至目前,平台系统已录入10+1个模块事件8030条,已结案8029条,结案率99%以上。

  此外,该镇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推动镇村干部主动下沉,参加文明创城、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展“吹哨报到”服务内容,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激发共建共享动能。今年来,镇村下沉干部累计开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31期。

  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湄洲镇还创新方式,及时梳理平台上的重点难点诉求,查找问题症结,减少信访新生诉求、化解历史疑难存量问题,实现一般性问题基层解决、群众诉求量大幅下降、基层治理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来,该镇涉访人员线索39条,其中,初信初访类33条均已化解息访;治重化积类已办结4条,正在跟踪化解2条,实现了“琐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

  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湄洲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