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启航新征程

——涵江区乘势而上汇聚发展合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
湄洲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依水而居的洋尾村风景如画。 李翔 摄

新竣工投用的尚书公园为涵江人构建家门口十分钟生活休闲圈。 陈琳 摄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今年,涵江区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做好“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文章,以港产城联动助推城市品质提升,扎实办好4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蝶变崛起的涵江用稳健的脚步,走过又一轮春华秋实;用坚定的信念,合奏着时代强劲的发展脉搏。

  站在又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实际,全区上下正坚定不移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民生为根本,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效率论高下,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新优势,以“稳”的定力,“进”的果敢坚毅,巩固稳的底盘、扩大进的势头、拼出胜的战果,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

  产业向“新”突破

  势正起,业正兴。涵江这一艘产业大航船如何行稳致远?

  产业是涵江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也是涵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我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咬定一个“实”字,涵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底气十足。

  近年来,涵江区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鞋革服装等主导产业,通过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培育出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百强企业、莆田工业龙头。在百威中国区总部的科学战略布局下,吸引了制罐、玻璃、麦芽、热电联供等上下游产业链在涵江聚集,形成一条啤酒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2022年,该公司通过增资技改,年产能提升至200万吨,全省首条精酿啤酒生产线投产,成功上榜国家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名单。

  有了这个世界级啤酒工厂坐镇,今年,涵江区将与极具实力的央企达成意向,共同开发建设啤酒小镇,利用其优势及资源,推动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加快热电联供、麦芽等项目建设进度,助推涵江食品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中国啤酒智造之都。

  今年,涵江区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帮助华佳彩一期、福联砷化镓扩大产能,推进天天向上、铭冠等25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提升……“优存量”打开了涵江传统产业发展上升的通道,传统企业在产业数字化、产业新赛道的转型上,将持续不断延伸,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放眼涵江,新经济已然起势。新能源汽车、光伏、数字经济等,将成为涵江具有鲜明辨识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云度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启动二期及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5G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示范基地。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提速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进度,加快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

  2023年,新经济培育“沃土”将深入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智改数转”行动,试点推广,批量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新增“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20家以上,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公共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北斗三号综合应用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总产值增长10%,打造兴化湾南岸匠心智造滨海新城。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涵江区找对路径,乘势而上,有信心有决心让产业目标落地生根。

  城市能级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兴化湾之滨的涵江产业聚集、楼宇挺拔、场馆林立、人气渐旺。作为我市东拓的主战场,涵江的每一方土地都迸发着蓬勃的生机,正以惊人的速度,一路超越,一路向前。

  立足“拥溪抱湖、环心面湾”的区位优势,涵江区潜心做好“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文章,以港产城联动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东拓,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和全市“东拓滨海、南进临港”布局,推动高新区扩区强权、江口镇强镇扩权联动改革,进一步补齐江口片区城建短板,全力加快联十一线萩芦溪、三江口大桥、江涵大桥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港城先行区。

  南进,抢抓国家支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处置契机,优化滨海新城规划布局,推动兴化湾进港航道一期、1—3号泊位码头、G228滨海风景道涵江段、锦岚大道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赤港服务区交文旅等重点工程,助推拥湾发展向跨湾融合迈进。

  西联,加强与莆田主城区的互联互通,完善大学城片区配套建设,尽快打通九华大道、滨溪北路、荔城路,推动建成紫霄大道,促进城涵一体。

  北优,挖掘、盘活北部山区红色、绿色资源,加快打通莆炎高速萩芦互通至紫霄路连接线等路网,打造“福莆宁的后花园”。

  中修,持续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9个老旧小区和6个棚户区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回迁安置房超17万平方米。打通邠河路、高林街北伸等一批断头路,新增、改造道路10公里以上,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道6公里,城区停车泊位500个以上。以绣花功做细城市管理,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区,让城市更有颜值、更具温度,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涵江区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动“绿盈乡村”提档升级。

  “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用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行动。涵江区将继续深挖独特的文化资源,精心布局、稳步推进萝苜田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注重业态引进与环境提升,焕发古街新活力。高站位规划推进白塘湖提升工程,加快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塘头河下游整治等项目进度,打造木兰溪生态带,努力建设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城市。

  厚植民生福祉

  一座幸福城市的美好图景,除了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人文荟萃的城市风貌、优质便民的公共服务,最美的风景线莫过于居于其中的市民的笑颜。涵江区以人民为中心,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条条民生政策“破浪前行”,人民生活日益美好,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涵江区扎实办好4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持续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长者之家、农村幸福院工程,新增养老床位180张。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涵江区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健全“双减”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惠民工程,促进白塘中学与市直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协作,建成涵江第四实验小学、南林小学、兴涵水都国际学校初中部等项目,创办微铭高级中学,新增学位4140个。持续提升华侨职专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今年,涵江区将持续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综治+”基层治理中心建设,深化更高水平“平安涵江”建设,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大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力度,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涵江区从全局出发,固优补短、多维发力,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市40周年,为奋力答好谱写“福建篇章”莆田答卷贡献涵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