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倩 作
为提升青年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前不久,城厢团区委主办了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训,满足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需要,吸引了200名青年报名参加,成为“新农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新农人”这个名词的热度越来越高,是近年来仅次于“互联网+”的流行语。这一群有理想、有抱负、学有所长、知识丰富、头脑灵活的青年,躬身田亩,热衷科技,在祖辈耕种的土地上精心培育现代农业的秧苗,把“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生活过出了时尚感、科技范。
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当下还有不少土地仍按照传统农耕方式进行生产,结构单一、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制约性大,已无法适应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需要及时注入现代科技新动力,帮助传统农业“老把式”向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农人”转变,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青年无疑成了领飞的“头雁”。
当下的莆田,乡村振兴动能充沛、发展潜力无限、创业舞台宽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才、更渴望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近几年,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返乡入乡创业,但“新农人”的缺口依然很大,补足农村发展的人才短板是当务之急。
我市通过招引、聘用乡村振兴人才,积极帮扶引导,多维度、立体化培育,建立起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库,既给专家、技术人员优厚待遇,又让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吃香,营造温暖“气候”,让“新农人”愿意回、干得好、留得下,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发挥才能、实现作为,促进共同富裕。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