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首人家

元宵福寿家宴桌
□王雪玉 文/图
《岁朝清供》一书中,汪曾祺先生写道,自己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画中题写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除夕夜,寻常人家。梅花清供无须多,一枝就足够,在昏黄灯下,暗香浮动间,看它疏影横斜地静默着,和室内人共度岁寒,心,一下子暖了!
清供之习,古来有之。文人们将文玩古器、金石字画、香花时果等清雅之物置于书案或桌几,娱己明志的同时,蕴含着对生活意趣的极致追求;又广泛渗透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当中,承载着老百姓最朴素美好的愿景。
除夕早辞年,厅堂竖放一张半桌和一张八仙桌。父亲遵循古仪,恭敬地列摆香炉、喜烛、果馔果盒、清茶米酒、福面米粉、五果六斋、五丁牲礼之后,再将四盆水仙花分别置放桌面四角。只见青绿的枝干,翠碧的叶片簇拥着洁白玲珑的花朵,蕊心鹅黄,清丽淡雅,馨香袭人。
厅外,炮竹声声,辞旧迎新;厅内,红烛高燃,花香四溢。父亲携全家老小擎香叩拜,谢天地神灵,念祖先恩德,祈愿新的一年家门康泰,纳福迎祥。
这些清供物品中,我独爱水仙这凌波仙子,每年腊月精心水培数盆。花开之日,仿佛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见之忘俗,心生清欢!
时雨当春乃降,好花应节而开。除了水仙,梅花、山茶、蝴蝶兰、银柳等年宵花种类繁多,皆有寓意。梅花凛冬绽蕾,傲雪斗霜,即使身处逆境,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倘若你有梅花风骨,可以瓶插几枝,抒怀遣意;山茶,既有梅花风骨,又有牡丹雍容之姿,倘若你性格豪爽热情,可以摆一盆山茶,悦人悦己;蝴蝶兰色彩明丽,舒展的花枝象征福禄绵延,置于茶几或条案,将无边春色尽收眼底,给冬日带来一抹温暖;银柳,枝干纤长,上面密布毛茸茸的小耳朵,有着丝绸般的光泽,银柳谐音“银留”,寓意招财的“旺财之花”,花农别出心裁地把银柳花染成朱红、桃红、砖红、金黄或湖蓝等色,映衬日子过得多姿多彩,应有尽有。
年宵花,成为清供中不可或缺的植物佳品。在春节期间,人们根据个人喜好,争先购置。
元宵恒久远,世代永传承。莆田乡民把能当上元宵“福首”,当作是无上荣光的“大家事”来操办。“福首”即是族姓中最有福气的人,当上“福首”是需要等上相当长的时间,有的人一辈子只能荣当一次“福首”。
正月十五元宵夜,福首家庭举全家、亲朋好友之力,在院埕搭棚设帐、布结彩、竖拱门、挂彩灯、摆宴桌。宴桌上摆放金炉、龙烛,供奉五果什锦、礼盘、花篮、贺幛、三牲五礼系列祭品礼敬神祗;梅花、山茶、蝴蝶兰、水仙、天竹、银柳、红掌、蕙兰、冬青、年桔、香橼、松枝、侧柏等清供植物及艺术摆件装扮其间;厅埕前还有舞龙舞狮、十音八乐、摆棕轿、车鼓队等民俗活动穿插助兴,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聚集福首家“看元宵”沾福讨喜,把福首家里外挤得水泄不通。福首家庭人气旺,热情地分糖分饼分福桔给乡民,寓意共赏元宵,福余绵绵。
灯月交辉,红烛摇曳,烘托出繁花似锦、光影琉璃的元宵胜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一团祥和瑞气的氛围中,福首喜领家人庄重祈愿——天地人和、瑞气盈门。
植物清供,是春节期间精心侍弄、最合时宜的雅事,供观赏的同时,更显年味醇厚悠长;人们憧憬着岁岁朝朝,入眼皆美好,万喜万般宜,所愿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