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团住一份美好

湄洲日报 2023年02月10日

  张力婷(六年级)

  渐浓渐深的暮色下,圆月在云卷云舒中泛起斑驳,山温水软。家中的柔光不偏不倚地落在红团上,皓空上的圆,捧在手心里的圆,为我团住了一份美好、一份乡情。

  每年的腊月廿八,在莆田,很多人家会在这一天做红团,吃红团。这一年,外婆邀请我们去她们家做红团。仅需糯米粉、绿豆或糯米、白糖、水,再用莆仙人发自内心的一腔热爱与朴实包制而成。外婆把皮和馅做好后,妈妈负责包起来,封口后再交给我,我在撒过面粉的模子里按上图案。

  当我还沉浸在外婆的心灵手巧中,妈妈忽然走来:“休息一下,来尝个红团吧。”妈妈递给我一个还氤氲在热气里的红团。接过红团,我惊讶片刻后细细观赏:碧绿的鸡蕉叶托着一个大红团,红团上是个“双孩儿”图案,红团外皮是肉眼可见的粉红,隐隐约约还有一层朦朦胧胧的水汽笼着外皮。剥下叶子,唇齿间咬住外皮,再轻轻撕扯开来,绿豆似乎被记忆碾碎,残留的颗粒中包裹着白糖的鲜甜,与软糯的外皮在口中缠绵,丝丝烟火气从齿缝间流溢而出。一时间,在口中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心田里的一种安心,一个被藏在时光车轮里的印记。

  伴随着鸡蕉叶的清香,湿软的外皮已温和下来,少了些许最初的热烈奔放,从鲜艳的火红色褪成温婉的粉红色,一抹绿豆的痕迹在外皮上久久不愿离去。最后一口,我将红团残留的那一份留在嘴里久久品尝,只愿留住一份清甜,深藏在记忆的味蕾里,藏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年后的几个清早,都是在鸡蕉叶和温热的豆浆里度过,掀开锅盖里的红团,虽然烫手,却不会减少享受美味的欲望。糯米馅的红团又是一番风味,吃多了不会感到腻口,而是一种温润的米香和粘牙的外皮在舌尖起舞,回味在喉咙中的柔和香,直暖到人的肺腑里,五脏六腑都舒服了一阵。再轻嘬几口香钱四溢的豆浆,简直暖心又暖胃。

  红团,团住一份温柔,一份惊喜,一份乡情,更团住了一份属于莆田人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