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斩获全国“文华大奖”的莆仙戏《踏伞行》晋京展演,作为“新时代舞台优秀展演”剧目亮相北京天桥剧场,为首都的戏迷和在京的莆籍乡亲送上一场艺术盛宴。作为活跃在莆仙戏传承一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莆田艺术学校校长王少媛感到十分欣慰。近年来,王少媛始终在为莆仙戏千年的薪火相传而奔走。
1964年出生的王少媛,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初次登台至今有40多年的时间,在她的莆仙戏演艺生涯里,王少媛一枝独秀,既能活跃在舞台上,驾驭不同类型、不同行当,成为最耀眼的星,也甘于躲在幕后,当团长、院长、校长。如今,王少媛依然默默培养莆仙戏人才,静待年轻一代成长。
“作为莆仙戏文化传承人,要明确莆仙戏历史,研究莆仙戏发展,每年都有剧本研讨、带队表演、培养新生的任务。”王少媛表示。据悉,在培养传承人才上,莆田艺术学校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一学年让学生们熟悉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例如历史、音乐、剧本创作、表演,学习基本功和步法。第二学年开始,学习行旦曲子、排剧目,聘请各种行旦的表演老师,寻找好的戏曲苗子,进行一带一传承。最后一个学年,练习程式功,打好行旦基本功,并到各莆仙戏剧团进行实习。这些学生通过实习单位定向培养,到各剧团加强舞台实践,对舞台、人物塑造、剧本关系更加了解,从而更好地领悟莆仙戏曲内涵,成为新生一代的莆仙戏曲接班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莆仙戏发展,拥有莆仙大剧院、莆田艺术学校、莆仙戏传习所等硬件设施,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莆仙戏表演专业。”王少媛对学生们就业前景充满信心。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传承文化瑰宝的行列,为莆仙戏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动力。
谈及首登202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莆仙戏创新之作《踏伞行》,王少媛表示,《踏伞行》在灯光、布景、音乐都进行较大创新。通过守正创新,既不改变莆仙戏的传统韵味,又在音乐、气氛、审美上做了创新。
如今,已年近花甲之年的王少媛依旧初心不改,为莆仙戏的未来发展不断奔走。作为莆仙戏的传承人,王少媛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加入莆仙戏,把莆仙戏带向更广袤的舞台。 林子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