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罗屿港口,矿石船装卸作业繁忙。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全媒体记者 蔡蕊 郑已东
3月21日,在罗屿港口远程操作室,员工朱仁斌和同事一边观察屏幕上的装卸现场实况,一边推拉着手柄。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投用,他们坐在室内,即可远程操控铁矿石装卸船作业。
数百米外的10号泊位上,铁矿石经斗轮机、传送机、装船机等,从后方堆场快速装入7万吨级的“金海发”轮,准备运往台湾地区;与之相邻的9号泊位上,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船“明和”轮靠泊,卸下巴西铁矿石。
接卸40万吨级超大型铁矿石船,中转铁矿石发往台湾地区、辐射湘鄂赣等地,已是罗屿港口的常态。我市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的图景,可见一斑。
全省首个、全国第6个可靠泊满载40万吨铁矿石船的港口,全省最大的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罗屿港口大港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吸引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全球铁矿石巨头来合作。
俯瞰罗屿露天保税堆场,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南非等国家的铁矿石和煤炭堆积于此。“大港区、大堆场、大保税、好区位,是罗屿港区的综合优势,也是许多国际铁矿商选择港区合作的原因。”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凌森说,以巴西淡水河谷为例,其铁矿船以往大多在东南亚地区中转,之后靠泊我国北方港区,再转运至各省份。罗屿港口投用后,巴西淡水河谷铁矿船不但缩短海上航程,而且依托港区内的大型保税堆场,储运成本大幅下降。目前,罗屿港口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来自全球多地的铁矿资源,在此通过便捷的疏运通道,源源不断中转到福建省内、长江沿线及西南省份,乃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罗屿港口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自开启对台直航以来,罗屿港口与台湾钢铁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目前,罗屿港口平均每周对台装卸船2艘次,成为台湾钢铁行业在大陆的铁矿石最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罗屿港口对台铁矿石中转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数据显示,罗屿港口铁矿石吞吐量逐年稳步增长,去年达1454.85万吨,同比增长13.74%;今年截至2月累计253.05万吨,同比增长25.22%。
眼下,罗屿港口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主动融入、积极服务我市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建设,持续推进港口开发生产。加快8号、11—12号等泊位建设,力争早日形成“两卸三装”的连片规模效应;继续织密国内物流服务网络,降低外贸铁矿石运输成本,打造“东南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及“对台综合运输通道”;洽谈落地选矿项目,推进临港产业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大宗散货物流基地……
新闻链接
根据省政府批复的规划,罗屿港口规划建设15个5万至40万吨级大型干散货泊位,形成深水码头岸线4000多米,陆域面积467万平方米,综合通过能力1.25亿吨。
按照“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罗屿港口一期已先行建设并投用9号卸船泊位(40万吨级)、10号装船泊位(10万吨级)及后方物流园区工程。8号30万吨级散货泊位,11号、12号这2个15万吨级散货泊位2022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投产。项目建成后,罗屿港口将形成“两卸三装”格局,打造年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的区域性散货核心大港和国际混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