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清水秀的萩芦,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

“萩山来信·崇福”露营基地成为涵江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余明锦 文/图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萩芦镇,立足20个村的特色优势发展资源,打响“五彩萩芦”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在全市首创数字萩芦“多位一体”乡村建设平台,实现“一网办理、一体调度、全程监督”。
离市区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涵江区萩芦镇。这里,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富饶沃野,春暖平畴,五彩美景尽收眼底。
萩芦镇党委书记陈丽丹说,该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探索创新,担当作为,通过树地域品牌、兴高质农业、做文旅文章、聚兴农人才、融数字时代,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走深走实,闯出一条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好路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变成现实。
比学赶超实干提效
在刚刚结束的涵江区村级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区内赛决赛中,萩芦镇获优秀组织奖,南下村党支部书记游文耀获村级党组织书记专场一等奖,崇福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雍海滨获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专场鼓励奖。他们在比赛现场,用基层一线鲜活事例、朴实语言,畅谈乡村振兴破解难题的办法,描绘本村工作亮点及成效,展现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党建引领,激发干群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才是关键。”陈丽丹介绍,为营造比学赶超、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萩芦镇进一步压实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使命,结合“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把力量“沉下去”,效能“提上来”,凝聚起干事创业精气神,为五彩萩芦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紫霄大道梧萩段项目是莆田学院迁建项目的配套市政工程。4月4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正在迁移电线杆,道路雏形已显现。据项目负责人陈子鸿介绍,项目总长约2.77千米,涉及萩芦镇的约1.7千米,经过东张、双亭、洪南等村,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大学城的交通网络。
“不说不好办,只说怎么办。”项目实施以来,萩芦镇主动服务、高压奋进,紧扣时间节点,强化要素保障,铆足干劲加快干,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工程安全和质量,全力推动项目主线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速增效。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利益,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萩芦镇虽水系发达,但仍存在水压不足、管网未铺设或老化破损等现象。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该镇坚持发展惠及民生,以实干实绩造福群众,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正在铺设管网、改造供水站、建设闸阀井等,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约有2.8万名群众受益。
现场就是考场,进度就是态度。眼下,萩芦镇同步开展萩芦溪支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协助市公安局完成警务技能训练基地项目的土地征收及交房签约工作……一个个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农文体旅融合赋能
萩芦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小镇,有着独特的五彩故事:红色萩芦,传承革命精神;银色萩芦,弘扬廉洁文化;绿色萩芦,描绘生态画卷;蓝色萩芦,静享千年温泉;金色萩芦,细品物华天宝。
空间布局,项目助力,迈向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萩芦,如今特色凸显、多点开花,绽放出山水新活力,成为涵江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
蜿蜒绵长的萩芦溪孕育出梅洋茗茶、樟洋冬米、洪里枇杷、友谊龙眼、南坛橙子等“好中优”的农特产品。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萩芦镇不断探索接地气、可实践的点子、思路,立足20个村的特色优势发展资源,打响“五彩萩芦”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依托萩芦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线上商城、线下产业馆两大平台,主动与农产品品牌企业、商户对接合作,将品牌授权给28家农字号企业和种植大户的20多个产品,推动农产品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融入万物互联时代,萩芦镇打开了新路子、带来新流量、注入新活力,借助枇杷文化节、龙眼文化节、茶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延伸直播带货、学习培训、校地合作等,全方位打造“五彩萩芦”生态产业链。这几天,萩芦镇已开始着手筹备4月22日在南坛温泉度假村举办的枇杷文化节活动。活动将通过线下展销、游园打卡等多种形式,结合线上直播,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宣传推介。
上周末,位于崇福村的“萩山来信·崇福”露营基地一天就接待了3个团队,团建游戏、围炉煮茶、露营烧烤,好不热闹。萩芦镇主动融入全市文旅产业,打造可复制的循环生态旅游模式,成为涵江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崇福村驻村第一书记薛健健告诉记者,基地以“国有企业+社会企业+村集体”的模式,全面挖掘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营几个月,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到萩芦休闲度假旅游的人流量实现翻番,预计年可为村里增加收入近2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萩芦镇发挥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山地自行车、漂流等户外运动项目,适时策划举办皮划艇赛等“体育+”活动,开发温泉康养、茶文化研学、“福”文化旅游等新兴文旅产业,让静态文旅与动态体育相结合,推出“一带两片”3条精品文旅路线、3条运动漫生活路线,将好山好水点绿成金。
数字“智”治更有温度
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把有限的办公场所腾出来,政务服务有温度、不打烊。一个数字平台,让群众积极参与,着力解矛盾、破难题……在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萩芦,基层的这般生机和活力得益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把数字乡村文章做大做好,有效提升乡村发展能级,凝聚民心“强磁场”,真正实现群众共建共用共享。
萩芦镇以“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互联网+乡村振兴”服务,积极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围绕农村建房管理、创新土地经营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等,在全市首创数字萩芦“多位一体”乡村建设平台,实现“一网办理、一体调度、全程监督”,让乡村社会既有活力又有秩序,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针对农村极易产生矛盾和纠纷的建房问题,萩芦镇开发上线“数字萩芦”小程序,村民通过手机就可向平台提出新建宅基地、老宅旧房危房翻建申请。其后的审批、公示、建筑、监管、验收等环节,均可实时查看,做到足不出户实现建房全流程申报审批。截至目前,共线上审批农村建房121宗,“两违”巡查处置6宗,在线实时建房监管97户,在线危房监管56户。村民建房有了盼头,从根源上改善了村民与村两委干部间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的基层治理难题。
基层治理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萩芦镇以崇福村为试点,创新推出“五福积分”治理,让“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让“小积分”解决“大问题”,不断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征途未有穷期,迈上新征程,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山河锦绣新画卷,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萩芦镇阔步前行、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