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除了妈祖祭典,两岸共祭妈祖,还有哪些重要习俗?这些习俗各有什么文化内涵和意义?
吴巍巍:清康熙五十九年,妈祖祭祀就已纳入地方官春秋致祭,编入《祀典》,真正形成了一套官祭仪典。在莆田,湄洲祖庙的祭祀规格和地位最高,历来称为祭典。
而其他的妈祖祭祀活动,也都有一定仪式和名称,在庙中祭祀称庙祭,在海上或海边祭祀称海祭,在舟船上祭祀称舟祭,在家中祭祀叫家祭。例如舟祭,以船为本的渔民基本上存有舟祭习俗,但各地不尽相同。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舟祭妈祖的,应是郑和七下西洋时在船上供奉妈祖。
这些传统习俗,尽管形式不同,场所有别,但都是信众对妈祖崇敬心情的虔诚表达,是妈祖信俗的组成部分。
中新社记者:2009年,包含妈祖祭典在内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有何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
吴巍巍: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历史和海上民俗的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和祈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众们在祈福和祈愿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家庭、社会、国家美好愿景的期望和祝福。其文化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塑造广大信众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妈祖信仰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所不断了解认知并积极接受,成为一个独特的交流载体。
许多国家已把妈祖信仰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特意到中国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1954年,菲律宾“妈祖穿上洋装”,成为“圣母”;在南非开普敦,黑人兄弟姐妹认黑脸妈祖为“同一肤色的自己人”;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
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见证乡情、亲情、友情,在全球华侨华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成为增进全人类心灵相通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作出重要贡献。
中新社记者: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
吴巍巍:香火传承,不忘原乡;谒祖朝圣,护佑平安。妈祖文化蕴含着崇高的妈祖精神,包括奉献、助人为乐、勇毅、宽容、包容等特质。
传承妈祖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
当下,海峡两岸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弘扬妈祖精神,增进共识互信,进一步推动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庙会、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让两岸同胞在欣赏妈祖文化的同时,增进彼此了解和感情;推广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人来朝圣观光、学习交流,促进两岸同胞交融;组织两岸师生互访,开设妈祖文化课程,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强对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妈祖文化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为两岸融合提供更深刻的理论和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