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尾囝尾金珠,一醒一醒摸。
细个作金珠,大个揽柱珠。
容狗爬上灶,容子容不孝。
独生子女对兄弟姊妹没什么体会。而在以前,一个家庭有四五个兄弟司空见惯,有十来个姊妹也不稀奇。俗语说“好不好,看长子”,一般家庭都重视对长子的教育培养,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孩子多,对中间的几个孩子就没那么上心,而对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也就是尾囝,因年纪最小,难免偏心而格外疼爱。因此,也就有了“厄(会)生头、生尾”的另一句俗语。
金珠是比喻,也就是说父母把他当作金珠宝贝来疼爱。疼爱到什么程度呢?每睡醒一次就轻轻地摸一次啊,每睡醒一次就轻轻地摸一次啊!唯恐有什么闪失。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由于长期过分疼爱迁就,孩子容易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以致学坏了也管教不了。溺爱的孩子大都难成才,长大了可能会成为浪荡子,结果就会像童谣里所唱的那样去“揽柱珠”。
什么是“揽柱珠”?揽是抱,柱珠在莆田话里就是圆形的柱子,揽柱珠就是抱着柱子不许放。揽柱珠是古时候官府对犯人的一种惩罚,犹如戴枷示众,也就是说只有犯了罪的人,才会被罚去揽柱珠,人们就会前去围观,指指点点。所以,揽柱珠其实就是示众的代名词。童谣要表明的是小时候若把孩子当金珠看待,即使学坏了也不制止甚至纵容,孩子为所欲为,长大了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被罚去揽柱珠。
“容狗爬上灶,容子容不孝”是在莆田流传甚广的俗语,童谣引入它作为“细个作金珠”般溺爱可能导致的恶果的一种阐释,十分贴切。道理是明白的,即使是你养的一条狗,若是太过纵容的话,它都会目中无人地跳上桌子爬上灶头,与人争食。畜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在几个孩子中,那个你最疼爱的孩子反而对你最不孝,这又能怪谁呢?还不是你纵容的结果!被纵容惯了的孩子往往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纵容的结果如果只是不孝的话,那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如果犯了罪被抓去揽柱珠,那就更糟糕。说到底溺爱其实不是真爱反而是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