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金融助理在养殖企业调研鲍鱼育苗情况
南日岛位于秀屿区,总陆地面积5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三大岛,也是省级滨海休闲渔业小镇。近年来,莆田农商银行持续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立足南日岛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业特色,从渔、产、食、住、行、游等方面着力,绘就深耕蓝海、助力岛屿经济的多彩画卷。
擦亮休闲旅游“绿色”名片
一望无际的大海、翩翩起舞的风车、夕阳下的鹅卵石海滩……每逢夏季,岛上迎来游客接待高峰期,但岛上旅游设施跟不上,游客往往一宿难求。莆田农商银行通过实施三大金融服务工程,助力南日岛发展全域休闲旅游。
实施绿色工程。积极介入旅游基础设施、景观建设、民宿客栈、农家乐、渔家乐、休闲渔业等领域,配套“渔村贷”“民宿贷”“船抵贷”等专属产品,实行贷款优先、额度优享、利率优惠“三优”服务,扶持一批具有浓厚渔村风情、海钓休闲特色的滨海旅游产业。累计发放休闲渔业贷款5亿元,培育水乡渔村、渔家乐、休闲垂钓等经营组织70个。
实施智慧工程。建设涵盖岛内公交、餐饮、住宿、娱乐、租车、农家乐、渔家乐等所有行业金融应用场景,从线上线下支付结算渠道打通旅游出行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服务体验。通过“金融+交通”打造智慧轮渡,游客和岛民进出岛购票时间从10分钟缩短为1分钟,把只能逐个现金交易的购票环节变成实时购票的数字化服务,大大提高游客通行效率,高峰期每天进出南日岛游客达5000多人次。
实施诚信工程。推动南日岛创评“信用岛”,对于不同等级的信用户享受差别化贷款额度和利率,让客户看得见、感受得到信用的价值,享受更多实惠和获得感;以银行诚信工程带动从事渔家民宿、渔家乐的个体户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树立良好服务口碑,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
保障海洋渔业“蓝色”粮仓
近年来,莆田市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步伐,其形式、业态不断发展,广袤海洋正变为“蓝色粮仓”。莆田农商银行牢牢抓住“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契机,发力“蓝色金融”,将莆田农商银行南日支行打造成“蓝色专营支行”,做到服务周到、覆盖面广、供应链支持长,开启深耕蓝海新篇章。岛上授信户数 7000多户,贷款余额超9亿元,贷款覆盖面超45%。
培优做强水产育苗。水产育苗属于产业链上游,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含量等特点,在增效增收方面具有乘数效应。该行把金融助力育苗业作为着力点,推出专属产品“育苗贷”,专业户可提供订单、幼苗、设施等资产要素融资,发展工厂化育苗、智能化生态繁养。累计发放育苗贷1.2亿元,紫菜、海带、牡蛎、鲍鱼等育苗专业户30多户。
助力发展设施渔业。塑胶渔排养殖模式具有抗风浪、水流通畅、养殖单产高等优点,但引进塑胶渔排单个要100多万元。该行主动对接海洋渔业局的补贴清单,加大信贷资金倾斜,加大对养殖户差额部分给予信贷支持,共有13户渔民受益。同时积极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等资源从“死”资产转化为“活”资本,激活“蓝色土地”价值。
延伸渔业产业链。积极把握产业链效应,把信贷支持范围由养殖领域延伸到水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以及辅助产业方面,支持海洋渔业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提升对虾、紫菜、海带、鲍鱼、花蛤等精深加工水平。累计向辖内渔业产业链客户发放海洋渔业贷款4000多户,金额超4.8亿元。
联接多社融合“红色”纽带
莆田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部门的互动协作,有效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各自资源及渠道优势,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深入、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政府层面,积极向区、镇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作为支持打造休闲渔业小镇的主办银行,得到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主动与南日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南日岛休闲专项金融产品”发布会,向渔民宣传发展休闲渔业的收益,并现场提供旅游接待、民宿装修、办证办照、融资服务等咨询。
协会层面,渔业协会在当地有重要话语权和组织力,养殖户抱团发展、鲍鱼北迁等均依赖协会。该行主动与辖内200多家渔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掌握行情动态、养殖户信息、销售门路等,并通过协会向养殖户推荐授信鲍鱼产业链贷款、花蛤产业链贷款。
加工企业层面,莆田现有水产加工企业、专业户1000多家,不仅消化吸收本地水产品,还大量收购外地鲍鱼、鱼获加工出口。该行主动加强联系,接入“福海贷”产品,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发放福海贷产品3000多户,金额超6.8亿元。
莆田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畅通乡村海洋资产要素内循环、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用行动践行“政策福音”,用蓝色金融助力“蓝色经济”,促进海洋产业自主有序流动,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海水”变“金融活水”。
(备注:以上数据为截至2023年3月末的累计数据)
江春火 吴天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