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萩山来信·崇福”露营基地吸引市民休闲放松。 张凤英 摄
连日来,位于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萩山来信·崇福”露营基地十分热闹。穿过一片百年樟树林,一顶顶帐篷散布在草地上,撑起了不少市民心中的“诗和远方”。游客们或在帐篷内围炉煮茶、露营烧烤,或沿着秋月湖畔闲聊赏景、嬉戏玩闹,在山水之间尽享惬意时光。
该基地以“国有企业+社会企业+村集体”的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村内林地、边角地、树下空间等资源,与萩芦文旅公司、思博文化旅游公司等进行合作,全面挖掘崇福村的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联合打造“露营文化+户外体育”项目。自去年开营以来,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到村里休闲旅游的人流翻番,预计年可为村里增加收入近20万元。
“得益于客流红利,许多外出村民返乡创业。目前村内经营农家乐、土特产品的商店有40余家,每户平均可增收3万元。”市人大常委会派驻崇福村驻村第一书记薛健健说,眼下,崇福村正以露营基地为中心,盘活蝴蝶谷、太平陂、福文化休闲长廊、萌宠乐园等项目,串联起5条旅游线路,打造集农文体旅于一体的“慢生活”“微度假”模式,打响“走进崇福、迎祥纳福”的文旅招牌,带领村民实现绿色低碳共富。
崇福村位于萩芦溪畔,面积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80%,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越,先后被评为省级“幸福家园”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旅游特色村、“福建省十大美丽乡村”等。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崇福,以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该村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制定完善农文旅产业规划,通过“上级拨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集一点”筹集资金启动多个景区项目建设,先后修建扩建3.5公里生态休闲步道、福文化民俗展示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水库栈道和观景平台,实施路灯亮化工程、环库及村道绿化香化等项目,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龙眼是崇福村的特色农产品,更是群众的致富果。为推动乡村特色农业做大做强,2021年以来,该村连续举办两届龙眼文化节,开展带货直播、“龙眼王”拍卖等活动,平均每天网络点击量高达143万人次,切实带动崇福龙眼销售、实现村民增收。
此外,该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将资源变资产、田园变景区、村民变股民,进一步推动乡村资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并同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努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关键。崇福村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村主干道出入口安装广播、数字灯控、农业物联网等设备及系统等,确保景区安全监管无死角,打造乡村信息服务大数据平台,促进农村管理体系一体化。同时结合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成立4个党小组,细分16个单元、设立16个党员联系户,通过党员亮明身份、开展志愿服务等,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乡村旅游的“最美一公里”。
该村还积极探索“五福积分”模式,灵活设置各项指标和评分标准,通过开展“集五福、游福村、品福食”活动,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村民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参与,实现“乡村善治、景区和谐”。曾雅燕 刘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