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助力种出新“稻”路

湄洲日报 2023年05月11日

  本报讯 眼下,正是再生水稻插秧的好时节。连日来,在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农户们正忙着起苗、运苗、插秧,田间里一派繁忙。福建农林大学生态研究所所长张志兴团队成员也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后期管理(如图)。

  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的一种稻作类型。稻田通过“一种两收”,可有效节约人工成本,降低投入,增加产出,解决了大洋乡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张志兴介绍说,再生稻米色泽较深、颗粒饱满、均匀,而且米头带有胚芽,米质更好。

  近年来,大洋乡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充分实现稻米产量增产增收,带动广大农民在创富增收上跑出“加速度”。

  送人才、送技术、送服务。为助力农户增收,该乡积极组织一批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技术培训。田间地头,科特派员们在大洋乡再生稻种植实验基地里俯身观察,实地指导试验操作,科普水稻知识,并对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生态防控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与解决方案。“有了技术支持,农作物长得好,我们种植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农户们表示。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农人”队伍。大洋乡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平台、“科特派”“田秀才”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相关农技培训,将先进种养知识带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让科技与农村零距离、科技人员与农民零距离,帮助广大农户学技术、增产量、创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朱秀花 何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