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翼状胬肉?

莆田康复眼科专科医院林玉清讲解
湄洲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所谓“翼状胬肉”,指的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诱发的一种组织增生,属于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一般而言,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在长期暴晒的渔民以及农民身上更为常见。生活中,翼状胬肉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困扰。本期,莆田康复眼科专科医院院长林玉清就此作讲解。

  据介绍,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睑裂斑的结膜及结膜下的组织增生,逐渐向角膜发展,继而形成的三角形肉状组织增生物,称为翼状胬肉。其为眼科常见疾病,可发生在患者角膜的鼻侧及颞侧。当翼状胬肉朝角膜方向发展时,可遮挡瞳孔,继而影响患者视力。另外,当胬肉红赤、肥厚,且头部隆起时,称为翼状胬肉进行期,反之则属于胬肉的静止期。

  临床上翼状胬肉易与白内障混淆,但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病。区分两者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翼状胬肉长在角膜表面,大部分是在眼球的鼻侧,是朝角膜方向长的,并带有血管的新生组织。而白内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的眼部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

  暴露在太阳光下的渔民、农民更容易出现翼状胬肉。翼状胬肉也和受风沙、紫外线刺激等有关系。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室外的人,是翼状胬肉的高发人群。翼状胬肉造成遮盖瞳孔、影响视力等症状,要及时去眼科医院诊治。   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