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解难事 做好事

——莆田农商银行打造适老化金融服务“暖招牌”
湄洲日报 2023年05月30日

图为莆田农商银行营业网点

  一边是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一边是日渐增多的老龄人口,在共同发展的路上,有些老年人陷入“数字鸿沟”,“看不清”“打字难”“不会扫码”成了他们的“心头难”。如何提供更贴心的“适老化”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的一门挑战课题。

  近年来,莆田农商银行从转变经营策略、服务理念、营销模式等出发,在城区网点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践行适老金融的经营理念,用网点的“小改造”,搭建起一座“连心桥”,依托主题银行、社区银行的场景优势,用亲情式、精细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金融服务的“大幸福”。

  优化设施配套

  设置爱心服务设施。为确保通行顺畅、安全便利,各营业网点均设置无障碍通道,填单台上配有老花镜、放大镜、大字版点钞机等老年用品,以及血压测量仪、急救箱等助老服务物品,齐全的爱心设施设备让老年人业务办理更顺心。

  升级智能服务界面。针对老年客户“看不清”“找不到”“打字难”等操作难点,优化手机银行的操作界面,新版本的操作界面字体更大、图标更简洁醒目,有效降低老年客群的使用门槛。

  开设绿色服务专柜。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并保留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客群熟悉的服务方式,针对社保资金发放、养老金领取等老年人阶段性集中办理的业务,启动弹性窗口服务,开通专属柜面窗口,灵活安排人力,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老年人办理业务的获得感。

  完善业务流程

  “自主选择”解忧。在引导客户办理业务时,由客户自主选择业务办理渠道,网点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有意愿使用VTM、ATM等智能机具完成自助类业务,手把手教会老年客群找回密码、水电费代扣、社保绑定、医保缴费等使用要点,让老年客群感受智慧金融便利。

  “指纹留取”解困。针对老年客群填单不便问题,推进柜面无纸化业务,由客户的自主填单改为口述,由手工签字改为电子签字,同时支持不会签字的老年客群通过采集指纹确认交易,方便老年客户办理相关业务。

  “上门服务”解难。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切实做好柜台延伸服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真正做到把银行“搬”到老年客户家里,在确保业务办理规范的同时,解决老年客户金融服务难题。目前,该行已在农村设立363个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造4个福农驿站,为老年客群提供金融、物流、医保、社保等一站式服务。

  创新服务场景

  打造主题银行。聚焦“银发浪潮”“人口老龄化”新趋势,该行打造夕阳红老年主题银行和社区银行,目前累计发展会员1526人。在网点功能和增值服务方面,开辟老年活动专区,提供书法、绘画、授课、保健等活动场所;针对老年人注重社交需求、情感关爱、健康养生的特点,搭建互动交友平台,开发手工类、才艺展示类、康养类等5大类20多项老年业余活动。

  打造“长者驿站”。在社区延伸方面,该行携手拱辰街道居委会、餐饮服务公司合作打造“长者驿站”,助力运营长者食堂,60岁以上老年人凭三代社保卡刷卡就餐,可享受街道办300元/月的餐费补贴。

  强化老龄宣传

  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近些年来呈现高发态势。“养老理财”“养老产品”“养老帮扶”等诈骗手段花样百出,该行全面开展主动教、及时帮、优服务等金融服务,发挥全市88个营业网点、464个普惠服务点的优势,利用LED屏、电视等媒体,为老年客户普及反诈骗金融知识;利用主题银行、社区银行举办金融知识课堂,今年以来已开展31场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帮助老年客群增强识别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助力守牢“钱袋子”,让家人更安心。

  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未来,莆田农商银行将继续打造健康特色场景,提供适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努力将适老服务做实、做细、做有温度、有温情的百姓银行。

  江春火 吴天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