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守护 默默奉献

——记福建省“最美文物守护人”蔡金水
湄洲日报 2023年07月02日

  □朱秀花  林亦霞  文/图

  走进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的福莆仙东岳观,保持清代特色的古建筑物古朴典雅,其中保存完好的明代思宗时礼部尚书曾楚卿亲笔书“东皇司命”巨匾、清代书法家郭尚先的对联、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题赠的“累世蒙庥”匾额以及林森手书的“五岳独尊”题匾等文物,更是令人赞叹。

  而福莆仙东岳观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完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七旬老人蔡金水数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对这里的守护。

  今年的6月9日,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文物守护人”名单揭晓,莆田市福莆仙东岳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蔡金水上榜,成为全省5名入选者之一。

  蔡金水是土生土长的江口人,对家乡的文物古迹有特别的感情。早在1984年,福莆仙东岳观华侨修复名胜古迹筹委会刚成立的时候,30多岁的蔡金水就热心参与,与筹委会成员们一起为东岳观修复事宜奔波协调。

  2003年,蔡金水从工作岗位退下以后,本可安度晚年,可他却全身心在福莆仙东岳观服务至今,并担任市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

  数十年来,蔡金水每天都早早地来到福莆仙东岳观,做好文物巡查、资料整理、文物宣传等工作,风雨无阻。他负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莆仙东岳观一直是莆田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典范,2022年被中央统战部评为首届全国宗教界先进单位。

  为更好保护文物,2020年正月,他又多方筹资500多万元,对福莆仙东岳观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了完整的古建筑风貌。谈及早出晚归、亲力亲为的辛劳,蔡金水笑着说:“这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她留得住乡愁,也希望她越来越好。”

  除了福莆仙东岳观,涵江区特别是江口镇的1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百多个宫观的文物保护工作,几乎都留下了蔡金水的身影。

  位于涵江区大洋乡莲峰村的莲峰宫,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201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风雨侵蚀,白蚁蛀食,几近坍塌。由于该宫缺少资金维修,一度经历了黯淡时光。

  2017年春,蔡金水到莲峰宫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涵江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中热心的妈祖义工及社会热心人士,募资抢修。

  在修缮过程中,蔡金水不仅多方筹资,还监工出力。当时他年已七旬,家人们虽支持却也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他却坚持参与、乐在其中。

  在他的带领下,一批能工巧匠自愿先垫资进行抢修,历经9个月的奋战,投入289万多元,修旧如旧,让濒临倒塌的莲峰妈祖宫文物重新“活”起来。

  这些年来,蔡金水积极发动民间社团力量,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推动了莲峰宫、东岳观、国欢寺等10余处文物修缮、消防和环境整治工程,让尘封的老建筑通过修缮活化,化身人文观光打卡地,让市民在古建中感受城市的文脉。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1年,在蔡金水发起带动下,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是省内第一家区级文物保护协会,是一个以开展文物研究、交流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活动的独立的非营利社会团体。

  以协会为桥梁和纽带,蔡金水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法律、安全知识讲座和学术研讨等,并组建片区文物保护义工队伍,拉近有心者与古文物的距离,共同护航让“老树发新芽”。

  更可贵的是,他以文物为桥梁,多次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扩大闽台交往,传播妈祖文化,助推江口侨乡经济发展。台湾的文物部门向福莆仙东岳观文保所赠送的台湾妈祖神像,也见证着闽台文物交流,传递历史文脉。

  “守护历史文物,不仅是保护祖先遗产,更是传承文化、推动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守护者,蔡金水任劳任怨,立足工作岗位,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务实、执着、谦和的工作作风,以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最美文物守护人”的赤子之心。

  图为福建省“最美文物守护人”蔡金水在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