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镇 民生安镇

——国欢镇奋力争优争先争效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湄洲日报 2023年07月13日

活力国欢居者心悦、来者心怡。

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推进安置房建设。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李超萍 文/图

  国欢镇在全市首创“消防+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市首推“田长制”工作。全镇48家规上企业蓬勃发展,林柄村、码头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盛夏的国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遍地开花,美好家园宜居宜业,乡村振兴生机勃勃……拼搏奋进的国欢镇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国欢镇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为契机,结合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党建工作全覆盖为统领,坚持产业强镇、生态立镇、民生安镇、依法治镇、发展兴镇,打造活力新国欢。

  提升产业优势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基础。走进国欢,从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到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大发展、快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国欢镇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制造业当家,挺起国欢“发展脊梁”,培育绿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涵江是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正抓住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等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布局,将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项目落户在国欢镇。

  没有什么比好项目落地更能展现发展的澎湃动力。国欢镇人大主席王建军介绍,项目总投资8亿元,涉及原海峡纺织城一块9.2万平方米的闲置用地。为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强化要素保障,镇党员干部全程跟踪服务,主动配合相关部门,从中“穿针引线”,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土地回收、重新出让工作,让“寸土”再“生金”。

  昨日,记者在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大片黄色土地上,施工方上足机械和劳力,加快4幢标准化厂房和1幢配套用房扫尾工作,力争8月实现交付。2条分别与涵北路、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厂区相连的项目配套道路已完成路基土方作业,整个园区雏形已显。建成达产后,可形成30万台套的配套能力,匹配云度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爬坡,带动整车降本增效,助力“电动莆田”建设。

  产业要发展,企业是关键。全镇48家规上企业蓬勃发展,为建设产业强镇增添了足够的底气,也使国欢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发展路径更为清晰。

  福建省天天向上智能供应链有限公司从原来单一的鞋材加工经营转向成品鞋研发、采购、生产一体化发展,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及独立的鞋业研发团队,成为特步品牌指定战略合作伙伴。近几年,公司发展迅速,市场订单需求旺盛,其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今年,该公司加大投入,成立自动化车间,并引进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从智能化、可视化、数据化三个维度提质增效,让“智造”升级,扩充产能。目前,已完成旧厂房装修并投入运营。接下来,公司将投入6500万元,用于办公楼、研发车间、仓库等建设,预计2024年6月完成建设并投产,可新增产能800万双。

  面对企业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需求,国欢镇不遗余力、精准对接,暖心服务,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建设、投产,犹如一粒粒带来新希望的种子,促进国欢产业聚变增长、突破成势。

  把工业做大,也要把农业做强。谁曾想,如今巷利村这片近4.7万平方米的绿油稻田,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国欢镇把统筹利用好撂荒耕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动农业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与撂荒地整治,让农民既收到租金,又参与劳动,收入大幅增加。通过大户领办、龙头企业指导、村集体参与、村民入股等形式,全镇近6万平方米的撂荒地全部实现复种复耕,做旺近郊农业。

  厚植民生福祉

  顺民心,厚民生,国欢镇把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把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景变成幸福和谐的生活实景。

  安居,是建设民生安镇的重要底色。国欢镇把安置房建设和回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安置房和综合配套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连日来,黄霞安置区二期项目建设加紧施工,9幢高层安置房拔地而起,已全部封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交付。项目总投资4.6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656套。

  与此同时,黄霞安置区三期项目的2幢274套回购住宅及55坎沿街回购商铺,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及配套工程完善,预计于今年国庆节前交付。总投资超11亿元的澄峰片区改造项目安置区工程,目前已完成地下室施工,14幢主楼主体正在陆续建设,计划8月中旬主体结构封顶,年底全部落架。

  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国欢镇坚持高起点科学布局、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建设,力争把安置区建成精品小区、示范小区,在着力为群众打造优居、宜居、乐居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教育是民生大事。国欢镇不断完善教育设施,通过“改”“扩”“建”等方式解决上学难题,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彰显教育在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中的地位。眼下,码头小学一幢6层的综合教学楼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建成后可增加学位270个,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将极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南林小学迁建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规划进行配套工程施工。建成后可对接其周边华佳彩等高科技公司,有效解决其员工子女就近上学问题,可增加学位540个。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位于黄霞村的黄巷是莆田远近闻名的古文化村。村内保留下的古厝、古驿道、旧巷、古祠堂等,无不诉说着黄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国欢镇挖掘其历史人文,成立国欢文旅公司、黄巷文化研究中心等,注册“延福千年文化”品牌,策划建设涵江历史源流馆、黄氏家风家训馆、黄巷延福里历史文化探源区等,力争形成历史文化研究高地。

  放眼国欢,一系列亲民爱民举措,分步破解群众居住、上学等问题,一份份实实在在的“民生清单”温暖民心。

  提升治理效能

  社会和谐稳定既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国欢镇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

  自“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国欢镇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通过推行“四步”模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延伸工作触角,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三股村村民陈某与冯某曾因邻里土地纠纷问题发生斗殴,素有积怨,双方子女也因此断绝往来。了解情况后,村干部与民警一起从文明建设、人情世故、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感动了当事双方。最终双方摒弃前嫌,各自让步,签下协议,重归于好。

  今年以来,国欢镇激发向上力量,深入推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加强网格单元建设,细分出173个网格、4644个单元,网格“红管家”服务群众贴心入微,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守护家园,基层调解各显身手巧解乱麻……实现基础更加牢固、权责更加一致、合力更加强大、村居更加和谐。

  依托现有网格划分及网格力量,国欢镇在全市首创“消防+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市首推“田长制”工作,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注重引导群众自治,学习借鉴积分制,林柄村、码头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村民们以各种方式参与村庄治理,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征程再启,起而行之是唯一的选择。国欢镇以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使得创新创业动力澎湃、活力无限,宜居宜业居者心悦、来者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