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周六早上7时30分,市区保利·香槟国际小区居民肖少华一家4口骑上小区门前的公共自行车,前往涵江萝苜田游玩。每个周末,他们全家一定要安排一趟说走就走的骑行。
记者随他们骑行了一段。肖少华说:“这几年夏天越来越热,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为全球节能减排作贡献,我们小家也要为国家节能减排作贡献。”
他介绍,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几年,他的2个孩子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学,全家周末还要来一场10—20公里的远距离骑行,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多年的骑行习惯让这个家庭成员个个身材匀称、朝气蓬勃。
如今,一辆辆醒目的小黄车已成为我市街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随着绿色低碳出行日渐深入人心,从骑行中受益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市直机关干部林智刚不到50岁体检指标就“三高”,他坚持骑自行车出行2年,体检指标恢复正常。莆田欣达贸易有限公司职员张晓艺坚持骑自行车出行2年,从被人嘲笑的胖子变成苗条靓丽的美少女……
2018年,我市将建设市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之一。记者从莆田微笑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获悉,莆田微笑公共自行车自2018年6月3日启用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建设站点970站,投放自行车31040辆,公共自行车网络遍布莆田市区、仙游、涵江、秀屿、湄洲岛、北岸。累计注册会员162万人,累计骑行1.34亿次、3.6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000圈;累计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相当于节省燃油2888万升,相当于种植树木363万棵。
绿色低碳出行利国利己。该公司运营部长赖炫玮建议,5公里之内的短距离出行可采取“135”的方式:1公里内选择步行,3公里内选择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采用步行、骑行、公交方式,实现近零碳排放,锻炼身体又低碳环保。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