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病根”变“穷根”

——我市实现医保三重保障制度全覆盖
湄洲日报 2023年07月19日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消除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已是医疗保障工作常态化、机制化的重要课题。我市医保部门着力聚焦常态化防范因病致贫,精准明确保障对象,加大因病致贫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目前,我市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全覆盖,统筹发挥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确保低收入人口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

  林女士是一名重度残障人士,每周要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做3次血液透析治疗,单次费用420元,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报销,她每次仅需自付25.2元。她父亲表示,有了这个医疗救助政策,家里一年可以少花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困难家庭的负担。

  该院血液净化室护士长杨莺卿说,血液透析是急性、慢性肾衰竭的常规治疗手段。由于治疗频次高、费用高,前些年,一些家庭负担不起,患者治疗1—2年就放弃了,最终失去了生命。如今,有了医保三重保障,很多患者都享受到政策红利,他们才没有放弃,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该院不少患者的透析治疗历史都超过20年。

  市医保局基金管理和待遇保障科工作人员介绍,普通参保人群到医院就诊这个病种,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而作为医疗救助对象,可以多享受医疗救助的报销。

  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逐步建立普通门诊、特殊门诊、普通住院、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综合补助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从新农合制度设计之初的35%提高到60%左右,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85%以上。报销封顶线从之前的2万元,到现在的不设封顶线。增加门诊特殊病种数量,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病种种类分别由原来的21种、28种分别增加到29种、32种,并提升年度报销封顶线。

  为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今年,我市执行《莆田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扩大救助范围,新增因病致贫、重症患者纳入救助对象范围,医疗救助对象从4类扩大到5类。同时,对救助对象实行分类分档资助参保,倾斜救助等政策。特殊病种门诊和住院按救助类别,给予50%-90%不等的医保报销,进一步优化调整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

  据悉,我市原医疗救助政策,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分设了救助限额,救助力度有限。现在,优化调整为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共用年度救助限额,2023年限额标准提高到34755元,进一步增强了综合保障力度,助力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不让“病根”变“穷根”。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市医保局将涉及医疗救助的11项医保高频业务全面下沉,全市6个政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54个镇(街道)医保经办点、97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直接办理和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全市已有12万余人纳入医疗救助,今年以来已有17余万人次获得救助,救助基金支出近5000万元。

  全媒体记者 戴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