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

湄洲日报 2023年07月29日

  □黄鸿彬

  出去购物,遇见一美女在超市门口向来往群众赠送扇子。扇子为塑料材质,制作精良,颜色各异,上面印着精美的图案,宣传招生广告等。接过扇子,突然想起已经好久没用过的蒲扇,不由唤醒了我对小时候夏日纳凉的记忆。

  小时候,没有电风扇、空调等,纳凉扇风最常用的就是蒲扇。蒲扇可以就地取材,用蒲葵叶或香蒲叶编织而成,也有的用鸭鹅的翅毛制作,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几乎不用花钱。

  平日里,蒲扇是扇风的工具。吃茶,用炉火烧水,就常用蒲扇扇风起火。每当火炉的火苗变弱或快熄灭时,就执蒲扇靠近火炉下风口扇扇风以旺火苗。每到盛夏,蒲扇就发挥更大的作用。居家小憩时,常以扇风纳凉;吃饭时,边吃边摇着蒲扇散热;晚上,还可以驱蚊。还记得当时住的是大杂院,一个院子里四五户人家,还有隔着廊道的住户。晚饭后,大人就带着蒲扇不约而同地来到场院,聚在一起,边摇着蒲扇边闲聊,聊一天的农事,谈见闻趣事,谈笑风生。那蒲扇,还成了聊天的辅助道具,随着谈兴舞动,显心见性。

  我们小孩子喜欢拿着蒲扇玩,兴来相互向对方扇风取乐,要不就一起扬起蒲扇追赶扑打流萤。玩累了,我们就来到大人身边,缠着大人讲故事、猜谜语等。当时,我最喜欢听奶奶讲故事了。什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兔捣药、牛郎织女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她都会讲得眉飞色舞,令我们百听不厌。有时候,奶奶讲到一半就停下来了,说,讲得一身汗,口都渴了,明天再讲。而我们听得意犹未尽,就起身去给奶奶倒茶,拿起蒲扇使劲给她扇风。这时,奶奶就乐开了花,说,哎呀!真懂事,说得再累,也不累了。于是,奶奶又讲开了……

  就这样,蒲扇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炎热的夏天。蒲扇,摇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后来,乡下通电了,电扇成了家庭度夏纳凉的新宠。之后,空调进入千家万户,让人们享受室内清凉度夏的舒心与惬意。于是,蒲扇自然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家中已经难觅它的踪影。

  如今,我拿着“广告扇子”,不由感慨:制作如此精致美观,却无法发挥多大作用,仅一个广告而已。有的人还不屑一顾,一扔了之。要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那该是人们度夏的手中“宝”呢。

  我手握扇子,不忍丢弃,把它带回家,插在书桌的笔架上,让它陪伴我一同度过“清凉一夏”,用以唤醒那一段由蒲扇陪伴的记忆,更感念并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