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协调理顺规划和消防设计审查的问题,一期3万吨工程顺利申请,当天就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和人防审批意见。”仙游紫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办人员近日在办理审批业务时,为高效审批服务点赞。作为新能源锂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该公司计划打造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的核心工厂,一期3万吨工程预计年底投产。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快速开工建设的前提,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堵点、痛点、难点”,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革新、体系的优化和平台的再造,坚持数字赋能、创新技术手段、优化审批流程,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
通过改革,我市以“智慧化”审图,促项目落地。建设智慧审图系统,以机审辅助人审,实现“电子辅助审查”,构筑事项审批新生态,推动项目落地再提速。如今,项目报建审图全过程资料电子化,把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及规划成果建库3个环节衔接起来,相关部门无障碍调用审批图纸,有效提高审批效率。智慧审图系统运行以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审批事项承诺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平均审批用时1.29天。
采用“无纸化”申报,促项目开工。聚焦审批过程“技术掣肘、流程梗阻、隐形用权”三大堵点,创新技术手段、优化申报流程、加强审批管理,推动项目开工再提速。实行智能申报指引,自动生成69个审批服务事项的项目专属流程图,辅助企业线上便捷申报。企业申报后,审查事项同步到相关部门“并联”审批,并纳入审批办件系统计时管理。审批系统自动监测反复退补件等异常审批行为,及时提醒进行排查整改。改革以来,项目审批无纸化办理率达98%,平均审批时间从30天减至2.3天,线上申报材料平均收取数从16份减至6.3份。
采取“一体化”竣备,促项目投产。聚焦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多头跑、流程多、时间长等堵点难点问题,推行竣工备案一体化集成改革,推动项目投产再提速。对我市范围内取得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的项目,实施竣工限时联合验收,改革后压缩办事时限3个工作日,简化后每个项目最多不超过5个联合验收事项,减轻企业办事负担。依托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帮帮团”,线上通过材料筹备、业务办理指导等方式,让企业实时感受到政务服务效率;线下推进“服务前移”,现场解决企业的问题。综合运用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实施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实现审批事项当天即受理、即办结。打破以往先竣工验收、后不动产首次登记的固有流程,实现“验收即发证、备案即交证”。
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慧化、无纸化、一体化”改革的持续深化,有效解决了审批环节多、部门多、时间长,以及审批尺度松紧不一、标准参差不齐、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大等问题。目前,我市相关25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11个项目投用,其中涉及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工有9个,竣工投用有9个。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