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稳就业 用心用情保民生

——涵江区出“硬招”亮“实招”稳岗就业促发展
湄洲日报 2023年08月24日

国家级众创空间莆田高新区梦工厂成为年轻人近悦远来的创业乐土。

涵江区成立“巾帼电商”基地,建立电商线上学习群,提升女性创业能力。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陈琳 华鸣 文/图

  涵江区建成全市首个具有“一屏统揽、一键查阅、一端服务”功能的“涵江区人才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已累计提供岗位近4万个,推荐招聘近万人次。同时,全区吸纳就业奖补已发放企业52家2176人,发放补贴131.7万元。

  就业创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涵江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高质量就业推进机制,围绕 “力度、广度、精度、温度”靶向发力,将涵江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区就业总量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充分保障,就业质态稳步提升,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高校毕业生是创新创业的活力担当。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涵江,把提供发展服务与鼓励成才建功紧密结合,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硬招”亮“实招”,创新扩大就业岗位。

  “积极走出去,让更多的大学生知道涵江、了解涵江,选择涵江、创业涵江。”前不久,涵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志带领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等“走”出莆田“张榜求贤”。百威东南销售有限公司、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等多家“链主”“链核”企业诚意组团揽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个优质岗位,拓宽就业之路,也为涵江产业发展积蓄人才动能。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招聘之间有效对接,涵江区创新开展“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及求职者架起“云”桥梁,千方百计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实现“用人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匹配。

  涵江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戴建昌说,身临其境、实时互动的新型招聘模式,既解决企业线下招聘受到时间、场地限制等问题,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同时,让求职者更方便快捷参与,实现简历一键投递,做到云端高效揽才,更好地满足供需双方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5场线上招聘会及1场入企带岗直播招聘会专场,线上招聘会共提供岗位数590个,初步达成签约意向2034人。

  聚焦一个“稳”字,抢抓一个“早”字,涵江区人社局等部门为企业服务、为人才铺路,组织开展“就业进高校”政策宣讲会,将“政策服务直通车”送入高校;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吸引上百家优秀企业参与,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6000余个。

  困难家庭、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是涵江区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涵江区人社局通过组建暖心小分队,“手拉手”“一对一”进行就业服务,提供必要的就业心理疏导、准备暖心就业包,并特设12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解决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

  授人以“渔”提升技能

  对于劳动者而言,掌握一技之长就有了就业的“敲门砖”,就业的选择余地更大。涵江区高度重视技能培训工作,以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今年,涵江区人社局联合区残联首创残疾人保健按摩职业技能竞赛。选手们亮出技能,展现盲人保健按摩师良好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风采。竞赛现场颁发中高级保健按摩师证书,进一步增强盲人按摩人才队伍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荣誉感,从而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近日,在福建长城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叉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吸引10支参赛队36名选手同台竞技,掀起学技术、争先进、保安全、促发展的热潮,挖掘出一批优秀的驾驶技能人才,促进特种设备行业安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涵江区常态化开展其他类型“莆田工匠”技能大赛,以赛促培、以赛选才、以赛提能,引导激励各行各业劳动者积极参与,争当能工巧匠,以过硬技能助力稳定就业,共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哪里有需求,课堂就开到哪里;哪里有产业,培训就办到哪里。8月22日,涵江“巾帼电商”基地揭牌成立,通过线上线下为女性讲授电商销售技能,挖掘培育巾帼新媒体带头人,打造新时代女性创新创业的“摇篮”。

  自7月开班以来,涵江“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班邀请多位讲师,就网络直播等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促进劳动者成功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学员李晶晶说,通过参加培训,她的直播间销售量是初次线下创业的100倍。截至目前,“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班共培训近百人,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增强群众创业技能,激发群众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核心关键在“为民服务”。涵江区人社局经过调查发现,适龄就业人员由于自身原因或缺乏灵活就业机会,出现技能无处可用现象;而用工旺季,部分企业却一时招聘到足量员工,造成供需矛盾。上个月,一个人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零工市场在涵江启动运营,广开就业新渠道,缓解企业招工难题,让零工者获得归属感,给用工方吃下“定心丸”,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工作日全天候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方提供免费招聘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政策指导等服务,已累计发布岗位330个,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赚钱”。

  助企纾困稳岗扩容

  稳就业,关键在稳企业。

  涵江区组建工作专班,创新思路、系统谋划,按照11条重点产业链先后进行全区企业人才队伍状况调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梳理编制“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产业人才、产学研对接需求清单;建成全市首个具有“一屏统揽、一键查阅、一端服务”功能的“涵江区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初步实现“找人才”“找技术”“找专家”等智库功能,为产业发展量身打造数字化立体人才看板。目前,通过开辟涵江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根据企业需求,累计提供岗位近4万个,推荐招聘近万人次。

  工作专班在入企纾困的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讲解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各项稳就业补贴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今年,全区吸纳就业奖补已发放企业52家2176人,发放补贴131.7万元。

  此外,涵江区运用失业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对全区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与相关部门联合,设置69名监测员,对纳入监测的69家企业开展就业运行监测,提升就业失业风险预判和应对能力。

  要让绿色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就业实现“双向奔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适销对路”至关重要。涵江区深挖人才“自流井”,打造“点单式”人才招引服务,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地共建战略协议,建成“威诺卓越工匠班”;联合莆田学院在涵江医院建成“莆田学院教学医院”;对接莆田侨职与34家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616人;促成21家企业与31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46名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实现人才“带土移植”,人才资源与企业智力需求的无缝对接,助力地方、院校、企业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

  就业稳,社会稳,民心安,经济活。涵江区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持续抓好就业服务政策落实和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让群众“饭碗”端得更稳,夯实幸福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