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防齐发力 平安再“加码”

——全市公安机关有力构建涉险公共区域安全立体“防护网”
湄洲日报 2023年08月24日

  跋山涉水、溯溪露营、消暑纳凉……暑假期间,做好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范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我市公安机关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和“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深化部门、区域、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加强临海临江、临河临湖、临山临崖等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有力构建涉险公共区域安全立体“防护网”,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安全教育 敲响“安全钟”

  连日来,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全警挂钩村居”等工作,全市公安机关组织民警、辅警,充分发动村居干部、网格员、保安员等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不间断推进涉险公共区域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游客、青少年等群体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水平。

  “大家知道吗?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占了很大比例。”涵江公安分局深入开展校园防溺水安全宣传主题活动,并依托“涵小警”暑期课堂,联合蓝天救援队、区红十字会等单位,举办未成年人防溺水等暑期安全系列讲座25场次。

  萩芦片区联勤联防派出所等纷纷加大山区执勤警力部署,对露营基地等重点部位以及涉险公共区域开展高频次的巡逻防控工作。民警们深入沿海岸线、江河湖泊和水库水塘等水域周边,持续强化警示宣传引导,加强高温时段和高危水域的巡查看护,及时发现、劝导制止群众擅自游泳、垂钓等危险行为,全面提升对涉险行为的识别预警、干预劝阻、防控化解能力,营造夏季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市民出游平安(如图)。

  全面排查隐患 拉紧“安全绳”

  结合莆田气候特点和群众涉水、旅游活动规律,我市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沿海岸线、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周边,以及临水临崖公园景区、游船轮渡码头等重点场所,开展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分级分类建立重点隐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和目标。

  目前,我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均设有警务室,同时,在非景区景点及人群易聚集场所因地制宜设立警务站、移动警务室或紧急救助点,将涉险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提前做到位,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配备救生设备,不断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同时,我市全面整合公安、应急救援、医疗卫生、志愿者以及民间救援队伍等力量,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专勤训练和联合演练,协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紧盯巡逻防控 筑牢“安全堤”

  在南日镇港南村福鲍沙滩上,南日派出所民警带着劝导员加密巡逻频次,密切关注排查重点水域周边各类苗头隐患,确保群众安全。

  我市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织密立体防控网,全力推进智能防控体系建设,无人机常态化巡查重点水域,及时提醒、制止、劝离靠近、进入危险区域群众,确保重点水域岸线部位全覆盖。

  结合我市沿海岸线及水域特点,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建立28个船管站,组建海岸线巡防队伍,民警段长逐段包干到人,特别是北岸公安分局创建“五联防”机制,大幅提升海上遇险救治能力,示范引领全市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提质增效。

  安全无小事,守护不停歇。全市公安机关将驰而不息切实履行公共安全治理职能,不断强化防范、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进一步提升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质效,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郭文渊

  通讯员 孙卫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