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

湄洲日报 2023年09月09日

  □汪代华

  媒体调查发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请护工成为一些家庭的刚需,但不少人深感“花钱难找好护工”。与此同时,入行门槛低、社会认可度低以及护工收入不高等问题仍难破解。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同时,失能老人养护难、洗澡难,已经成为居家养老的普遍难题。据民政部发布数据,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而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一个护理员平均要服务近10个老人。

  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存在巨大缺口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就是端屎端尿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人一等。而且,照顾老人风险高,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再者,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从业者的工资待遇无法直接与个人职业等级挂钩,因此从业者的收入不高,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

  破解养老护工短缺,需要打好组合拳。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飞速发展,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办学比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养老护理是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考该专业。由于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如今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而精神慰藉、康复理疗、营养保健、休闲娱乐、老年文化等专业化服务内容却很少。

  笔者认为,破解养老护工短缺亟待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要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共同入手。应分级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薪酬,提高其职业认可度,给他们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继续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将临时工变成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水平越高、护理服务级别认证越高,工资越高,自然就会有人愿意留在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工作。此外,养老服务的职业地位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来完善,让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养老服务行业,让他们认为有干头、有奔头。期待更多青年人成为养老行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