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

——市第一医院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湄洲日报 2023年10月25日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聚焦群众就医热点和难点问题,市第一医院紧密结合主题教育,以患者为中心,从强化学科建设、改善就医环境、优化诊疗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向出发,逐步完善并推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群众就医更舒心、更便捷。

  全力打造优势学科

  市第一医院重视创建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胸外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全市首个;胃肠外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上榜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增加至7个。该院还被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称号,被中国抗癫痫协会评为国家二级癫痫中心。

  该院升级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14个窗口,增加服务职能,集导诊、门诊预约、医技检查预约、便民门诊、各类盖章和证明出具、志愿者服务、医保局服务窗口于一体,以更便捷的服务路径,给群众提供实在在在的服务。

  胃肠镜检查更便捷、更安全

  该院在原有胃肠镜预约检查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进胃肠检查预约再提速,让群众“少跑腿”。普通、麻醉胃镜上午空腹来、当天做;麻醉胃肠镜当天预约,做好肠道准备,可在次日做检查。

  开通胃肠镜检查快速通道。群众可在当地卫生院做心电图后,直接通过“预约检查群”进行线上评估和线上预约,减少来回奔波,有效节省检查时间。

  成立消化内镜女医师团队,消除部分患者因隐私而对内镜检查产生的顾虑。

  积极拓展内镜微创治疗。开展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微创手术。

  磁共振、CT等大型仪器检查提速增效

  该院开放医技检查全渠道预约,门诊和住院医护工作站、自助机、体检中心、门诊服务中心都可以实现一键预约。特别是对于同时有多种检查需求的群众,可以灵活地预约各项检查时间,提高就医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再缩短预约时间。CT平扫及增强扫描基本上当天预约、当天检查,磁共振预约基本上在2天内完成检查。个别群众做CT或磁共振需要肠道准备等特殊情况的,则排到第2天检查。磁共振、CT早接诊、晚停诊,磁共振每天7:30开始接诊,中午不停歇,夜间常规开放到21:30。充分利用午间、傍晚、夜间的非高峰时间段,开展穿刺活检、术前定位和射频消融等介入操作,为临床提供明确、精准的诊断。

  努力打造智慧医疗

  市第一医院采取多项举措,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开通线上医保结算功能,群众无需携带医保卡,无需在窗口排队,只需在手机上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即可完成医保挂号、结算及缴费,操作方便快捷。实现诊间、床边等多点结算。建设互联网医院,为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复诊续方+药师审方+药品调剂+配送到家”的服务体系,线上服务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就医等全流程环节。

  设立多学科综合门诊(MDT)。对有多种疾病或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患者来说,按照传统的单科就诊模式,需往返多个专科门诊,问题还不容易得到解决。现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MDT),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能同时看多位学科专家,获得“一站式”的精准诊疗服务。

  组建全市急救线上会诊群。汇集了县区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急诊、重症医务人员,以及市第一医院各临床科室主任、专家,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有效实现了专科医生在群内第一时间回复,线上沟通指导治疗,线下无缝连接及时救治,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成立多个“名医回乡”专家工作室。将名医下沉到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在卫生院工作群、村医群中建立了莆田市第一医院快速预约诊疗“绿色通道”,方便当地群众第一时间进行专家号、医技检查的预约。

  多年来坚持开设周末专家门诊,每周六、周日安排10多位科主任或者主任医师坐诊,满足上班族就诊需求。定期开展“移动医院”巡诊活动,把一站式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全院推广预约出院的工作机制,对于符合出院标准、明确出院时间的患者,医疗组提前一天开具预约出院相关医嘱,并由护理组配合及时完成费用核对、健康宣教、出院带药发放等工作。这解决了群众长期反映较为强烈的“办理出院等候时间长、手续繁琐、往返次数多”等问题。该院还启动可报销的“无陪护”病房,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整体护理。

  “让群众看好病、方便看病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动力。”市第一医院将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持续提高百姓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