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一场细雨过后,福建漳平的茶山笼罩在薄雾中。台品樱花茶园里,成畦的茶树青翠碧绿。新泡的清茶香气氤氲,呼应着黛青色的远山。
“是台湾高山茶的味道!”捧着白瓷茶盅的几位台湾“老茶客”边回味边赞叹。日前,参加“情系福建 茗香两岸——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两岸嘉宾到访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把阿里山搬到大陆”的台湾茶种植传奇,在这里眼见为实。
20世纪90年代,家住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发现漳平永福镇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与阿里山相似,于是投资开辟了千亩茶场,将台湾高山茶茶苗移植到这片群山秀水间。此后,台农纷至沓来,漳平有了“大陆阿里山”的美誉。
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于千亩茶园中,台湾乡亲们寻找着台品樱花茶园与阿里山高山茶园的“同与不同”。
“在台湾,一个茶园的面积通常只有十几亩。台湾茶农以工匠精神精耕细作,用全产业链概念经营茶园,不只做田间管理、生产加工,还精心设计包装文创、营销思路,把茶园做成观光体验园区。”联谊行成员、台湾茶协会常务副会长邱国雄认为,台品樱花茶园把台湾茶农经营之道移植大陆,与大陆丰富的土地资源及广阔市场结合,是非常智慧的选择。
作为台品樱花茶园的董事长,谢东庆已在漳平永福镇生活20多年。他坦言自己很幸运,不仅因为在大陆找到了“家乡”,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大陆接连出台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让他这样的“台湾小农”变成“闽台大农”。谢东庆今年1月当选2022年度“三农人物”,成为该奖项颁发18年来首度获此荣誉的台胞。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情系福建 茗香两岸——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24日在福州拉开帷幕,两岸百余名文化、旅游、传媒业界人士以茶为媒开展寻根之旅。
台湾嘉宾团团长、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表示,行程中,一个个两岸茶文化和茶产业互补融合的案例,让我们更加认定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定会把这些经验和收获带回台湾。
已参加十余次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表示,这次联谊行活动让来自台湾文学、美术、音乐、美食、文化遗产等各领域人士,共同聚焦茶文化这一两岸具有共通性的话题,必将在大家各自的领域产生“茶文化+”的艺术创新灵感和两岸交流新创意。
新华社记者 刘畅
据新华社福州10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