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位于涵江区国欢镇洞庭村的一家汽车检修厂内,数十名汽修工人正忙着检修车辆、换轮胎,店门口也停满了等待维修保养的车辆,生意火爆。
“这家汽修厂租赁的厂房就是我们村建的,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6万元的租金收入。”洞庭村干部姚向阳介绍,该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共投资100万元,2021年建成投用。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汽车维修厂在厂房竣工的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村委会签订了租赁协议。
此前,洞庭村经济较为薄弱,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2019年曾被列为软弱涣散村。为破解发展瓶颈,国欢镇优先将其纳入2020年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村,按照“乡镇抓统筹、村级抓落实”工作模式,组建工作专班,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招租,让厂房变成一只“下蛋金母鸡”,源源不断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这些收入全部用于村庄道路硬化、路灯维修等,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洞庭村地处工业园区,工贸企业众多,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就业,也催生了大量群租房需求。对此,该镇不断优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推出“网格+租赁”便民服务,以网格为单位,由单元长、楼栋长收集汇总村内闲置房屋出租信息,建立“一房一档”,通过“两长”微信群、企业群、小区公开栏等渠道推送房源信息,村庄的租房模式由“单打独斗”转为“整合出租”。今年以来已成功匹配200多宗租赁需求。此外,该镇每月组织网格单元长、社区民警定期入户指导村民改造提升出租房的消防、卫生间、厨房等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闲置资源“活”了,村集体经济的底子“厚”了,群众的钱袋子鼓了……洞庭村的可喜变化是国欢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强村富民的缩影。
眼下,该镇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盘活各村闲置资源,通过资源开发、物业收益、项目带动等形式,赋予闲置资源“造血”“变现”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该镇林柄、洞庭、黄厝、巷利、后洋等5个村先后被列入区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其中,林柄、洞庭、黄厝等3个村聚焦辖区企业多、商贸业较为发达的特点,利用上级补助资金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6万元;后洋村复耕原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预计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3万元—4万元,带动群众近百人在家门口就业。
据统计,2022年,国欢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1000万元,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其中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曾雅燕 姚晓华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