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连向红带队深入百威雪津调研,问需于企,助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区长郑群星带队深入丹桂工艺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鼓信心促发展。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陈琳 关淋 文/图
涵江区在主题教育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下沉一线扎实开展“查堵点、破难题、谋良策、促发展”大调研活动,让党的惠企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升至10.87件,均居全市第一。
变“坐诊”为“出诊”,变“上访”为“下访”……涵江区在主题教育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下沉一线扎实开展“查堵点、破难题、谋良策、促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努力解锁推动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为“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赋能鼓劲。
走出“会场” 沉到“现场”
“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问题?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问题清单……”10月29日,在涵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区委书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连向红带领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项目业主、企业主一起“会诊”项目推进情况,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已入驻园区的动力电池PACK车间负责人张庆祝开门见山地说道:“新能源动力电池需要洁净车间,希望政府能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完成预装修,为产线进场节约时间,促进早投产。”
连向红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同时要求项目服务专班根据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早投产。
走出“会场”,沉到“现场”,涵江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制约改革发展难点堵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靶向标”,确定了涵盖数字赋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内容的37个调研课题,由区领导带头,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现场办公接访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做到掌握情况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检验成效在一线,为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新能源产业是涵江区抢抓发展风口,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强大支撑。成长于涵江的本土品牌云度新能源汽车作为龙头企业,正在打造国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通过在周边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促进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近日,涵江区人民法院联合区政府成功执结了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20亩涉案租赁合同纠纷案。原来,福建某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这20亩空地出租给陈某用于经营砂石加工场。合同期限届满,陈某却拒不搬离。无奈,该公司便将其诉至法院。法院与区政府加强联动,结合“四下基层”开展政府督促、指导、协调等,发动各部门帮助解决房屋腾空中遇到的难题,最终达成“双赢、多赢、共赢”局面,促进资源有序流转,保障园区顺利建设。
直面“问题” 倾力“破题”
“以前建房审批手续特别麻烦,现在方便了,在家动动手指就能搞定。”近日,涵江区萩芦镇崇圣村村民曾国富告诉记者,他足不出户,在农村建房审批监管服务平台就完成了建房申请办理。
农村建房事关乡村振兴,属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萩芦镇先行先试,搭建起农村建房审批监管信息化平台,开发了集申报、审批、公示、监管、验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实现农村建房“一网办理、一体调度、全程监督”的数字化管理。
萩芦的好机制、好经验在全区推广。群众可通过区平台进行线上建房申请,各流程办理情况均可在小程序上实时更新,公开显示各部门的审批意见、流程进度,全程阳光运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这是一个便民、利民、惠民的好举措,对满足农民住房需求、规范宅基地管理和加强批后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涵江区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创新审批监管模式的一个有力举措。
“四下基层”,不仅在于“下”,更在于直面问题,倾力破题,疏通堵点。涵江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企,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蹲点调研,听真话、访实情、查问题;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剖析根源、找清症结,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立行立改。
物业管理工作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共收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涵江区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住宅小区业主公共收益专项整治工作,理清物业“糊涂账”,守住居民“钱袋子”。
针对群众关注的城区扬尘污染问题,涵江区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区环卫中心督促环卫承包公司采用“人机结合”的作业方式,加大频次进行路面清扫、冲洗、降尘,提高城市道路保洁质量和效率,改善和提升涵江空气质量。区住建局则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开展在建工地扬尘防治工作,加强对易产生扬尘阶段施工的监管,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加强渣土车进出工地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涵江生态环境局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加强处罚力度,形成共同推进整治工作的局面,为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办好“小事” 成就“大事”
“好消息!11月起,涵江人可领到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啦。”连日来,涵江人的朋友圈纷纷转发这一为民办实事的新闻。
涵江区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持续深化农村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区房地产服务中心积极与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乡镇共商共研和细化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的路径方法,有效解决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堵点难点问题,尽快实现颁证到户。
开展主题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谋福祉促发展。截至10月底,涵江区处级领导已开展专题调研130多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49个;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群众1180次,下访接访461次,收集意见建议361条,建立民生项目清单160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领域突出问题188个。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为加强全区中小学配餐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加强协同配合,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联合制定了《整治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守护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并发挥家委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全力护航校园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已检查中小学校食堂25家次、校外供餐单位3家次,检查覆盖率100%,发现问题3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涵江区及时回应群众呼声需求,推进4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教育、健康、生活惠民等民生工程,新建成投用学校5所、新增学位6240个,中医院、疾控中心和涵东、涵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提速建设……涵江区委区政府把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当作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涵江区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入基层,让党的惠企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从而凝聚起推动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升至10.87件,均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