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亭镇后枫村发展采摘经济。

灵川镇天顺利邦智能化蛋鸡项目。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易振环 蔡新添 文/图
奔向和美乡村,跑出幸福生活。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城厢区突出生态美、产业兴、治理好,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
塑形赋能铸魂,广袤的乡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城厢区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对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推进。
近年来,通过产业支撑、生态治理、项目带动、区域联动等,城厢区努力把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城厢实践,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
使命为墨,实干为笔,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精彩描绘。城厢区已打造“1+8+6”乡村振兴试点和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4个,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区,常太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华亭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五云村“土专家”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的高度肯定,在央视介绍推广,连续4年获市对县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
生态优先 推动乡村全域和美
初冬暖阳,走进城厢区华亭镇长岭村,清澈的长岭溪淙淙流淌。今年初建成的华亭镇长岭村亲水公园俨然已成为村民共享的休闲乐园。这是长岭村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城厢区累计统筹资金2500多万元,全力推进长岭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共整治河道14公里多,并配套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将河道两岸打造成一个集日常休闲与健身、生态观光与旅游的滨水生态带,村庄“田中有景,景中有人”,由内而外焕发美丽生机,也吸引来了大批游客。
让美丽田园时时美丽,而不是一时美丽。城厢区以“五个美丽”建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村庄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肖建耀介绍,为深化村容村貌提升,下好全区齐抓共管“一盘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党员联户以及全民参与,坚持落实好“村庄清洁日”,清理散乱垃圾、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打出“日常管护+专项治理”组合拳。
村居四处见景,生态四时皆美。城厢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已整理打造美丽庭院400户、美丽微景观166处、美丽小公园16处、美丽田园8片、美丽休闲旅游点6个,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为提升乡村高颜值,该区全面开展创建“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区建设,按照“无裸房、有风貌、有机制、有示范、有设区市现场会”的“一无四有”目标,完成裸房整治,新建农房实现带图审批,并建立健全农房建筑风貌和质量安全管控机制,打造具有莆仙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屋后绿起来、庭院景色靓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以“小家美”促“乡村美”,共建共享幸福美丽新农村。
护好一方碧水,绘就幸福底色。肖建耀介绍,全区深化农村污水治理,迸发水源新活力,探索形成“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完成投资约5.6亿元,建设污水管网2054.3公里、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4座、污水提升泵站12座,全市唯一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东圳水库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河湖长制考评连续5年名列全市前列。
因村制宜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连日来,华亭镇油潭村旅游休闲采摘园内,果农们忙着除草,龙眼、枇杷、文旦柚等果树郁郁葱葱。
木兰溪在油潭村蜿蜒而过,这里自然风景优美,境内盛产龙眼,现有种植面积约1200亩。“村子土地大多未经开发,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好地方。”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油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清萍表示,在镇包组、村“两委”等的积极推动下,通过土地流转,该村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乐园,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乡村游”的发展路子。
目前,采摘园已引进30余亩台湾百香果、白柿冰淇淋果、葡萄柚等特色水果,下一步计划进行龙眼老树矮化、嫁接新品种,实现四季采摘。
齐心协力舞“龙头”,乡村发展“加速度”。眼下,华亭镇发挥木兰大道景观优势,建设提升埔柳花卉世界、五云乡村旅游、三紫凌云景区、霞皋八卦村、西许将军岩四娘山景区、长岭溪龙谭瀑布景区等,通过“画点、连线、成片”串联起集果蔬采摘、乡村休闲、山水观光于一体的华亭全域农旅融合生态小镇。
肖建耀介绍,城厢区因村制宜,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在枇杷技术、品牌、销售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中国枇杷第一乡”品牌效应作用,举办直播带货、采摘体验等枇杷文化节,发展莒溪信田、渡里好果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生产,让农户享受实实在在的红利。
不仅如此,聚焦新业态激发乡村新经济,该区依托九龙谷国家4A级景区流量优势,围绕“东圳水库的山水风景+生态养生的休闲环境+最美公路的文创产业”等多元化业态,打造环绕东圳库区两条生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形成联合体,留住“流量”,催生集“智慧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的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在华亭镇五云村的“综治+”网格中心,治安防控室、“无毒乡村”工作室、长者之家、“校外乐园”等应有尽有。该村积极探索建设“综治+”社会基层治理新样板,挂牌成立“综治+”网格中心并投入使用,结合“邻里家家亲”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社会治安联防、行政执法联合、基层平安联创、应急处置联动的“六联驱动”治理模式,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该村还在“党建+”乡村邻里中心一楼的便民服务代办大厅,配备一台自助终端机,为村民提供领取养老金、小额存取款等多项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置农副产品展厅,帮助本村农户推广时令鲜果、手工线面、蜂蜜、水果罐头等,对接引进邮政快递设立代办点,让农产品能够及时、便捷寄送至各地。
打通治理“关节点”,乡村振兴正当时。城厢区坚持把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完善的机制,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城厢区着力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抓乡村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区组建804个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207个社区小区党支部,坚持科技赋能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
为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城厢区大力实施“组织+人才”的战略,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目前,全区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2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
城厢区还深化“跨村联建”新模式,巩固提升中心村党委“强村带弱村”帮扶机制,以华亭涧口、常太下莒等7个强村,福泉高速经营服务公司、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2个强企,辐射帮带周边23个村(社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千万工程”绘新景,“施工图”正变身优美的“实景画”,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入画来,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