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听到了!曾祖母的小名

湄洲日报 2023年11月16日

林宝儿(左一)在江口镇后郑村,听莆籍新加坡华侨关琼林(左二)讲家乡的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林宝儿

  马来西亚访问媒体集团娱乐媒体部主理人、《大马探吃小猴FoodieMonkey》联合创办人、《YesBoss》娱乐潮流资讯网总经理

  我是马来西亚媒体人林宝儿,在家中排行老三,我有2个姐姐和1个弟弟。每年清明节,我们姐弟跟着父母去扫墓时,总会对祖坟墓碑上刻的“福建莆田江口后郑乡”感到好奇。爸爸曾和我们说过,爷爷9岁时,曾祖父林家丰去世,曾祖母戴素珍一人带着3个孩子从莆田下南洋,来到马来西亚。

  父母工作繁忙,我们四姐弟由曾祖母带大。我13岁那年,曾祖母因病去世。每次听到爸爸提起曾祖母,我总想着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回到曾祖母的老家看看,现在实现了。

  今年6月,受邀到莆田参加采访活动。听到“莆田”两个字时,我既期待又紧张。这趟行程确认后,我马上打电话给爸爸,告诉他我要去曾祖母的家乡了。爸爸很高兴,传了一些相关资料给我。

  出发前,我上网搜寻“江口镇后郑乡”,可是找不到任何信息。抵达莆田第二天晚上,我们一行人参加活动主办方举行的家宴。我提及我的祖籍地在莆田的事,相互加了微信。当晚和次日,大家各种人脉动用起来,为我寻根。

  根据我的线索资料,江口镇领导以及江口镇后郑村的新加坡华侨关琼林都热情帮忙。我把曾祖母的名字发给关琼林不久,他就打听到我的曾祖母有个小名叫“戴下厝妹”。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我当下就确定找对了。曾祖母当初到马来西亚时登记的是小名“戴下厝妹”,所以她的马来西亚身份证上的名字正是“戴下厝妹”,我记得很清楚。

  当天早上,主办方便安排车子带我到曾祖母的老家。车程约1个小时,路上我既兴奋又忐忑。

  原来“后郑乡”早已更名为“后郑村”,难怪此前我搜索却一无所获。一同前往的关琼林跟我讲起后郑村的事。

  在后郑村,我参观了新建的林家祠堂,也找到了曾祖母的老房子,可惜房子已无人居住,大门也已上锁。我站在房子外围,举起手机拍了不少照片,心里颇为感慨。原来这就是我“戴戴”(我们对曾祖母的称呼)住过的地方,小时候和曾祖母相处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回到马来西亚,与家人分享了曾祖母老家的照片和视频,我们约定下一次一定要一起到莆田。 

  记者聚焦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以“侨四代”情缘

  向海外推介莆田

  “来莆田之前,对老家的印象全在长辈们的描述里,当真正踏进这片土地,真实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我感觉终于回到老家了。”

  联系上在马来西亚的林宝儿,实属不易。这位“90后”女孩,年纪轻轻,已身兼数职,每天连轴转。“你等我忙过今天。”“我刚在拍摄,还有什么问题现在问,等会儿要进入下一个拍摄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青春、活力。

  采访了第一次来莆田的马来西亚媒体人林宝儿。面对面交流,她讲起对莆田的特殊感情。

  作为马来西亚访问媒体集团旗下的网红孵化公司Social Hive、探店平台“大马探吃小猴Foodie Monkey”以及《YesBoss》娱乐潮流资讯网的负责人,她聊起在马来西亚探店、小红书上宣传莆田特产的经历,还分享了她极力宣传的公司旗下媒体平台《访问网》拍摄的谈话节目。

  “《一桌饭·一席谈》是我们新开播的一档节目,节目开场,嘉宾点菜,席间明星、名人、时事评论员等共同探讨热点话题。”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看,这是我们第一期,话题是传统媒体‘网红化’:流量与质量能否兼得?”

  “宝儿是曾祖母带大的,和曾祖母感情深厚,长辈的爱乡情怀,她耳濡目染。作为‘侨四代’,能念念不忘祖辈的家乡,并能回来寻根,很是难得。”莆籍新加坡华侨关琼林,正是江口镇后郑村人,参加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文化经贸考察团,恰好回乡,为林宝儿寻根提供关键帮助。

  盛夏,暑气升腾,热心的关琼林带着记者再访后郑村。

  走在侨宅林立的村落间,村民们讲述着当地华侨捐建家乡学校、医院,奖教助学、修桥铺路等造福桑梓的事。

  在今年刚竣工的林氏祠堂里,后郑林氏宗祠理事会理事林桂华介绍,后郑林氏乡亲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阿根廷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主要从事中餐馆、超市、房地产等行业。目前,后郑林氏宗亲已建了一个微信群,联系在外乡亲,并修订族谱,联络乡情。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捐资下,在林氏祠堂旧址上重建新祠,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