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这么多钱!领到首月工资,我哭了

湄洲日报 2023年11月16日

马喜莲在莆田企业工作。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马喜莲

  宁夏来莆务工人员

  我是来自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一名女工,今年46岁,来莆田快20年了。如今,莆田就是我的家。

  我第一次听说“莆田”是在2004年3月。那天很冷,我正在家带着两个孩子边烤洋芋边取暖,村里的姐妹喊我去开会,说是有重要的事。我们裹紧衣服,踩着雪地,到了会场。我看到许多认识的姐妹都来了,会场上挂着红色横幅,我们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都在猜到底是咋回事儿。开会了,台上的泾河源镇劳务工作站站长一开口就问我们,日子过得苦不苦、穷怕了吗?想不想改变?

  苦!真的苦!固原地处“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风沙大,每年9月就开始下雪,直到来年3月才开始慢慢融化。冬天刺骨的冷,我和孩子住在漏风的破羊圈里,孩子冻得经常生病,加上吃不饱,营养不良,身体很不好。

  穷!穷怕了!过去在西海固,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留守照顾孩子、饲养牲口、种植庄稼。我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无收入来源,太穷了,柴米油盐、娃娃上学都要开销,非常难。婚后3年,我离婚了。不得已,我把孩子留给老母亲照顾,自己每天天一亮就揣着两个馒头出门干活,天黑了才回家。我上山给人做过大锅饭,去砂场挑过砂浆,在砖瓦厂搬过砖,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一天挣15元钱。为了活下来,一年365天我一天也不敢停歇。电视剧《山海情》里的很多情景,我都特别熟悉。

  泾河源镇劳务工作站站长虽说了很多南方的好,但我只听进了“莆田不冷”这几个字。不假思索,我决定来莆田。当晚,我麻利地收拾好行李,第二天带着孩子和妹妹一起坐上了政府安排的大巴南下。当时我的大儿子8岁、小儿子才5岁。正因为这一次出门,我也有了第一张身份证。

  到达莆田市江口镇时是凌晨,我们在车上脱下厚厚的棉袄,整个人轻松了许多。那晚,我才知道原来晚上竟能如此热闹。石庭的大街灯火通明,马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人来人往,看得我兴奋不已。从这晚起,我的人生有了希望。

  我和姐妹们被安排进新威电子厂(现为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工作,厂领导对我们很好,给我们安排了宿舍,为照顾回民饮食习惯,还专门建一个清真食堂,管吃管住。我在装配车间的流水线上,一天工作8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第一个月,当我领到2000多元工资时,激动得不敢出声,捂着嘴偷偷地哭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也不敢想凭自己双手努力能赚这么多钱。若放在西海固,我就是“大款”了。

  我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些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工资涨到每个月4000多元。我开始计划未来,给儿子娶媳妇,把家安在莆田。

  莆田就像一块大磁铁,深深吸住了我。这里有蓝蓝的大海、连绵的青山,气候好、景色美,处处见绿,当地人对我们非常热情。这里就业机会也多,高楼更是一幢挨着一幢,四通八达的道路常常让我迷路。这里物产丰富,荔枝、枇杷、龙眼、文旦柚等水果都非常诱人。在这里,我还吃到从未吃过的海鲜。

  如今,我已经来莆田近20年了,两个儿子也在莆田工作。前年,小儿子结了婚,儿媳妇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和老家的姐妹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我成了莆田“宣传大使”,带她们“云游”莆田,她们都很羡慕我的生活。去年,大儿子与一位黄石镇的姑娘结缘,不久将成为莆田女婿。而我也在莆田迎来“第二春”,有了尊重、疼爱自己的伴侣。我们一家人每个节假日都聚在一起,过生日的时候家人还为我庆祝,这样的日子充实又满足。

  以前是为了生存,现在才是生活。莆田,让我找到了自己,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一家都扎根莆田了。 (蔡玲根据口述整理)

  记者聚焦

  □全媒体记者 蔡玲

  山海相依 一往情深

  “姐妹们,你们看,莆田四大名果之一的龙眼熟了,龙眼可甜了,你们来莆田我请你们吃龙眼。”见到马喜莲时,她正对着一棵结满硕果的龙眼树录视频,分享给远在宁夏西海固的姐妹。 

  学技术,赚工资,开眼界,长见识……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拖家带口,奔着小康生活,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莆田求生,近20年了,马喜莲如今苦尽甘来,成了“新莆田人”:“我真的很幸福!”

  山连着海,海牵着山。山海相依,一往情深。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自1997年原莆田县与固原市西吉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莆田市与固原市持续深化对口协作,一个个山海相连的帮扶项目“开花结果”。2017年,西吉县“烂泥滩村”改名“涵江村”。

  劳务协作是莆田援宁工作的重点之一。27年间,两地创新劳务协作模式,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双向就业供需平台、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工作站、落实相关就业奖补措施等,推动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供需关系。

  一带十、十带百,大批当地青年走出大山,来到莆田务工,涉及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等产业,宁夏劳务输出和莆田企业劳动力需求都得到很好解决,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结对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有效助力可持续发展。

  自强不息的马喜莲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追逐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新生活,成为受益于闽宁协作的一个生动例子。

  莆宁两地,隔着千山万水,自然禀赋不同,气候、地理环境迥异,却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结下浓浓情谊。《山海情》的故事延续到电视剧外,闽宁协作中的人、事、物都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