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厢区2023年政产学研对接会现场。

城厢区科技局领导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进鞋企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许文泉 刘婧楠 文/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城厢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持续深化“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我市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贡献科技力量。
初冬,主题教育掀起热潮。城厢区汲取主题教育精神力量,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前不久,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名单,地处城厢区的福建中电光谷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中电科创城(先导区)科技孵化基地上榜,为全市唯一。这也是城厢区首家晋升省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全市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其中城厢区3家,分别是中电科创城ovu创客星、舒佳欣众创空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莆田)。
城厢区委书记王文才指出,把“四下基层”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科技、金融、人才等帮扶,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抢抓订单、增资扩产、“智转数改”等,不断提振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助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厢区区长王文晖表示,城厢把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常态化开展政产学研对接,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该区将全力搭好平台、用好政策、做好服务,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共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深化政产学研融合
城厢区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科技创新增动力、以科技赋能强支撑,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上月,以“创新驱动 赋能发展”为主题的城厢区2023年政产学研对接会举行,重点推介城厢区科技惠企政策和科技金融政策。当日,发布7项技术需求项目,集中签约18项政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城厢区重点产业。签约现场,城厢区政府与7家高校、科研院所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分行签署政银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为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科技小巨人称号的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授牌。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现场推介科技成果项目,力促更多“产学研”牵手签约。
“与专家交流,更明确今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科技创新的信心更足了。”参会的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俊冰收获满满。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叶青说,该院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拓展合作深度,在互利共赢中不断开创产学研高质量融合的美好未来。
记者了解到,城厢区去年研发投入11.81亿元,比增11.80%,增长率及投入强度均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58.83万元,上半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15件,居全市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38件。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企业+高校院所”无缝对接,城厢区打通政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助推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孵化载体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城厢区创新能力位居全市前列,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城厢区多措并举推动孵化载体建设,引导孵化载体提质增效。
中电光谷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辉说,中电科创城(先导区)科技孵化基地入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既是激励,也是机遇,该公司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据悉,目前科技孵化基地已签约40家企业,涵盖软件开发、医疗健康大数据、芯片设计等,2022年企业产值超1.5亿元,初步形成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效应。
先导区内的中电科创城ovu创客星是集“创意、创业、创客”于一体的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平台,目前已入驻18家团队与企业。在莆田学院李文正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莆田)通过举办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和资源支持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位于荔华东大道的舒佳欣众创空间已入驻团队与企业17家。
为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城厢区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扶持政策。对通过当年度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专业孵化器奖励150万元、100万元;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奖励100万元、50万元。此外,城厢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加大了力度,在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标杆、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完善运行机制与服务体系等方面聚力攻坚。
城厢区还聚焦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位于华林工业园区的亚明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酒店特色食品的现代化企业。去年获建中国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预制菜研发中心,该公司扩大厂房规模,通过搭建中餐标准化生产智能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产品研发等举措,不断做大做强。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城厢区科技局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下沉企业”汇聚“民智民策”。该局分管领导、相关业务骨干组成走访调研工作队,主动“领题、破题、解题”,大力推动科技政策进园区、进企业。
连日来,区科技局深入企业走访。在涵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路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工作人员现场解答指导。同时,详细解读科技惠企、科研项目政策,鼓励企业为申请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准备。在宏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遇花缘园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了解企业、人才团队科研进展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走访期间,工作人员将最新科技政策传达到企业,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提振调整产业结构,自主创新的信心。
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城厢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创业服务等,打造“科小—高企—规上”的梯度培育模式,厚植创新沃土。针对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困难,城厢区科技局主动牵线搭桥,排忧解难,激发企业市场创新活力。
目前,该区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专利技术,除原有技术合同交易补助外,再按补助金额的50%给予奖励;对获得福建省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配套项目立项的企业,给予30%的科技项目资金配套。
记者了解到,城厢区现有7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选任49名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8支团队、1家法人、3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开发37个科研助理岗位,逐步夯实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
城厢区科技局局长方碧娴表示,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力搭好平台、用好政策、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创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