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涵江医院的介入导管室发生惊险一幕:55岁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发生连续室颤,命悬一线。该院医护团队通过除颤14次等措施对症治疗,挽回患者生命。
当日凌晨1时45分,患者因突发胸痛急诊莆田涵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值班医师赶到急诊科查看,判断患者为突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尽快介入治疗。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迅速响应,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就位。心血管内科主任李耀平教授、林力扬副主任医师分析病情后,迅速制定诊疗方案,计划先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稳定患者心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就在准备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导线时,患者突发尖叫、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心室率230次/分)。危急情况下,林力扬冷静组织医护人员展开抢救。体外电除颤成功,患者意识恢复。正当继续手术流程时,患者接连发生室颤。反复多次抢救后,林力扬当机立断,“停止临时起搏器置入,当务之急应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才能止住心室颤动电风暴”。
在导管室内医护的紧密配合下,体外电除颤、给药、冠脉介入诊疗同时进行。介入手术团队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及娴熟的手术技术,利用每次心室颤动发作的几十秒间歇,艰难地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之后在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内顺利植入冠脉支架一枚,迅速开通“罪犯血管”。患者的心室颤动停止、血压逐渐回升、意识恢复,D2B时间(门急诊首次医疗接触至冠脉导丝通过时间)仅60分钟。
术后,心血管内科主任李耀平教授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细心为病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在重症监护室及心血管内科病房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患者已顺利出院。
此次抢救过程中,面对危急病情,判断迅速准确、临时决策果断、抢救分工流程默契是关键。从患者就诊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救治黄金时间窗内,急诊科、导管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多学科紧密协作、无缝衔接,标志着涵江医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上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