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等部门联动,激活“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效能,织密线上线下 两张“网”,在最小单元扎根,促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

“妇”联网,治家有“数”

湄洲日报 2023年11月28日

在笏石镇北埔村调解室,镇村妇联干部参与家暴事件调解。 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当日,秀屿区妇联干部联合民警、网格员对笏石镇北埔村一起家庭暴力事件进行回访。

  “最近你们相处得怎样?他还打你吗?”秀屿区妇联权益部负责人胡群霞把女方小姚拉到一旁问道。“没有了,你们调解后,他改变了很多。”小姚说道。

  小姚与小陈有一个2岁的孩子。此前,小姚拨打妇联12338热线求助,哭诉小陈脾气暴躁,在她孕期、哺乳期,多次打她,还经常威胁她,令她很害怕。接线的胡群霞安抚小姚的情绪,引导她报警并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公安机关接警后,把这起家庭暴力事件录入基层治理大数据云平台“矛盾纠纷”事项。妇联通过平台实时跟踪事件处理情况,并参与调解。此次回访时,小姚和小陈均表态,想好好过日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市妇联宣传权益部部长徐素瑜介绍,今年市妇联把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发挥“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的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治理优势,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7个部门开展“‘妇’联网·治家有数”基层社会治理行动,以网格内“家庭”为主阵地,让妇联组织在最小单元扎根,解决基层婚姻家庭纠纷信息共享不充分、衔接不紧密、排查不到位、化解不彻底等问题,让妇女群众有“娘家人”依靠。

  “妇”联网,有线下、线上两张“网”。线下的“网”在网格。按照“一网格站一妇联专班”模式,在全市973个村(社区)成立“妇联专班”,当地妇联主席作为专班负责人,成员由妇联执委、网格长、单元长、网格员组成,将妇联基层组织延伸到社区网格、单元楼幢中,关注重点家庭、困难妇女、“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形成妇联全域维权工作新格局。

  线上的“网”则是在基层治理大数据云平台上。构建“妇联+网格+数字”运行模式,网格中的“妇联专班”成员将排查到的家庭纠纷录入平台,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化解,进而完善反家暴联动机制。同时,平台开展婚姻家庭纠纷分析研判,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台账,专人挂钩、定期研判、联动化解,常态化督导。

  记者在平台上看到,西天尾镇龙山村妇联对2户被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家庭进行走访,将相关情况上传平台,一目了然。

  西天尾镇是实施“‘妇’联网·治家有数”基层社会治理行动的试点镇。该镇妇联副主席方超晶说,镇妇联安排专人对近2年内发生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家庭暴力事件展开回访,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回访期间,开展普法宣传,为当事人疏导心理,帮助她们就业,做好帮扶“后半篇”文章,防止问题反弹、矛盾激化。

  记者了解到,为从源头上预防家庭婚姻纠纷发生,我市在村(社区)建立一个网格“妇联专班”的同时,还拓展建立一个幸福婚姻家庭驿站、一条幸福婚姻家庭连心线、一支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

  新闻链接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之际,市妇联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人人反对家庭暴力  家家守护幸福家庭”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妇’联网·治家有数”基层社会治理行动。荔城区人民法院法官作反家庭暴力专题讲座。“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据介绍,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害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因故无法申请人身保护令的,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代其申请。未婚同居情况下发生的暴力同样受法律约束。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及重病患者,法律要求给予特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