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你就业看重‘里子’还是‘面子’?”当被问及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狄萦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里子”。在他看来,目前整体就业环境在改变,行业发展和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在职场中持续提升自身能力,体现个人价值。
以往,工作体面是很多人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他们希望单位名气大,听起来让人羡慕,也甘愿为“面子”而将其他方面排在次要位置。如今,很多年轻人择业时却对个人成长、发展机遇等各种“里子”有了更多关注。
要“里子”不要“面子”,是就业观念成熟的表现。正如一名求职的大学生所说的:“自己感到好了才是真的好。”“里子”体现的是职业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度,并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切实提升。“面子”则是以社会惯常的价值标准来评判的,能让人看起来体面。“里子”关注的是“自我感知”,“面子”关注的是“他人目光”。
以前在求职就业的时候,年轻人往往会把“别人的目光”放在第一位置。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不是大家都认为的好岗位?是不是从事某种职业在“别人的目光”里精彩?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也就很容易丢失了自我。最关键的是,找到的工作可能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对于今后的发展显然是没有好处的。而当年轻人的就业观念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对于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好处多多。因为,虽然不是他人眼里的好工作,却是自己喜欢的好工作,会因为自己的喜欢而有了工作的兴趣。兴趣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也就能顺风顺水地勇往直前了。
当然,这里的“里子”并不是传统认知里的“钱多的岗位”“实惠的岗位”“轻松的岗位”,而是求职者要找的自己喜欢的岗位。比如,前段时间,某地政府部门招聘的岗位,原本以为会是应者如云,因为这是很多人眼里“有面子的工作”,而实际上并没有出现火爆场景。为什么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会选择去农村创业,应聘基层村医、村干部,甚至是电商创业?实际上就是要“里子”的就业观念。
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就业观是可喜变化,找工作“要里子”,才是人生的“好面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这种成熟的就业观念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