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边检民警通过无人机俯瞰秀屿港区6号泊位,对运载货物的外轮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监护。 谢贵明 摄
12月12日中午,莆田市东吴港区东1号泊位,运载16.8万吨煤炭的巴拿马籍“美加”轮,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多维度立体化监护下顺利靠泊。记者获悉,截至11月底,莆田口岸出入境船舶数量同比上升28.27%,创莆田口岸历史新高。
我市目前与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记者获悉,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秀屿港区、东吴港区的4个作业区、15个泊位推行一体化查验、全链条服务、信息化监控,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全天候办理国际航行船舶预检、入出境手续、上下外轮许可和搭靠外轮许可等边检业务,实施外籍船舶在国内港口间移泊免办出入港边检手续,精准护航港口高效通关。
抓住港区经济发展关键,近年来,莆田边检站执勤一队党支部牵头“三线·同心”口岸党建联盟,围绕口岸联检、应急救援、海警部门一线,地方政府部门一线,口岸码头企业一线,本着“一条心”,突出政府、口岸、企业等党组织优势互补,汇集工作向心力。
12家单位党建联盟从“单兵作战”走向“共建共享”,建立联建例会制度,最大限度科学整合资源,在共建中密切警地沟通联系,为港区发展输送“红色暖流”,逐渐形成了12家联盟单位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在东吴港区一线设立全天候、实体化党建阵地,推行港区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常态化互助,这在福建省口岸党建联创活动中尚属首家。
莆田边检站执勤一队党支部全天候进驻八方港口,以“网格化”架构打造“10分钟服务圈”。在以八方港口为中心设立执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靠前服务,分别派驻边检党员民警24小时驻点国投和罗屿港口,确保口岸一旦需求,边检党员民警10分钟内到达码头最前沿“马上就办”。
得益于口岸党建联盟构建“马上就办”服务体系,世界最大40万吨矿石船常态化靠泊装卸。今年1—10月,东吴港区货物吞吐量4520万吨,同比增长31.1%,提前两个月超去年总量,刷新港区开港以来的最高纪录。
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是东南沿海首个对台开展铁矿石海上直航的口岸,莆田边检站积极主动服务台胞台商台企。截至11月25日,莆田边检站检查监护57艘次对台直航船舶进出港,铁矿石转口量325.12万吨,罗屿作业区成为台湾在大陆的铁矿石最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
全媒体记者 陈丽明
通讯员 吴志 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