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代表建议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苏永革带队开展“规范交通秩序 安全便捷出行”专题调研。 林其欣 摄

经过整治的泗华溪,水质良好,吸引不少冬泳爱好者。 全媒体记者 林英 摄
□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如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立足具体实践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莆田绿水青山碧海间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体现人民意志的立法之路
冬日的湄洲岛,依然绿意盎然,游客们对岛上良好的生态印象深刻。
“经过几年努力,全岛绿化覆盖率达61.1%,日处理污水1万吨,污水零排放入海,昔日的流沙岛已变为生态岛。传承千年的妈祖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游客,推动了岛上民宿经济较快发展,群众口袋渐渐鼓了起来。”秀屿区人大代表、湄州镇党委书记刘兴介绍道。
群众的关切便是人大工作着力点。为加强岛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管理,市人大常委会将《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规划。在立法过程中,注重开门立法,广泛征求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意见,先后召开5场座谈会,委托湄洲岛管委会征求湄洲岛居民、渔民的意见,还通过网站公告、发函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收到的建议意见认真吸收。
2019年10月1日起,《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施行,为保护好湄洲岛提供了法治保障。省人大代表、湄洲镇人大主席朱九珍告诉记者,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湄洲岛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宣传贯彻条例;依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听取意见建议;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领域工作,开展保护好湄洲岛专题调研活动,定期开展巡河护河专项行动、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助推耕地保护工作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履行代表职责,贯彻落实条例。
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截至目前,我市出台了12部地方性法规,每一个立法项目的选择都征求群众意见,每一则立法条文的表述都反映人民心声。从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莆田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到文化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莆田市莆仙戏传承保护条例》,从《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到《莆田市山体保护条例》……市人大常委会把教育、生态、文化等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优先写入立法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使每一部法规广泛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福祉,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立法回应了民生关切,以立法构筑了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以良法促进了善治。
依靠人民参与的广泛监督
近段时间,冬阳融融,在市区泗华溪,冬泳爱好者又多了起来。溪边的服务站内,一块智能屏实时显示着泗华溪水质状况。“现在泗华溪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我们游起泳来毫无顾虑了。”市民陈德亮对记者说道。
2021年底,有群众反映泗华溪水质不佳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找准找透症结,跟踪检查泗华溪清淤及水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情况。
“接到群众反映后,我们就把泗华溪水环境整治提升作为监督重点,督促住建部门加快进度,仅用18天时间,就完成沿溪排污口的整改,完成清淤并顺利实现回水,进而实现河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的治理目标。”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全程组织督办了泗华溪治理工作。
如何保持泗华溪水质持续优良?2022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以“助推河湖长制实施”为主题,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监督。同年10月,泗华溪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活动启动,动员政府部门、在校师生、社会团体等方面,共同参与巡河护河行动……
“一有发现污染源,我就立即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都会很快得到解决。”陈德亮也主动加入护溪志愿者队伍。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莆田不仅拥有绵延105公里的木兰溪,更有着纵横交错的南北洋水系。河湖水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为立足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搭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各界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专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苏永革担任组长;组织302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分别担任全市77条市、县河道及8个县级湖泊的监督员,做到每条河、每个湖至少都有市、县、乡级人大代表各1名参与监督。
近日,在市区延寿西溪,市人大代表、市排水中心主任金朝晖拿起手机对溪面进行拍照并上传“智慧河长”App。作为河湖监督员之一,他对这款App的运用很是赞赏:“这款软件实现了代表巡河、问题上报处理、问题流转办结等‘一网通办’,大大提高了监督效率。”
据悉,截至目前,人大代表共参与巡河上万人次,推动解决问题400多个。
市人大常委会还建立“市人大代表每月一次、县(区)人大代表每周一次、乡(镇)人大代表每周若干次”的常态化巡河、督河机制;在河湖长制公示牌公布代表监督员信息,确保群众发现问题后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代表,代表及时上传、督促整改。积极引导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组建巡河护河志愿服务队伍,宣传带动群众踊跃投身河湖治理、管护等活动,畅通公众监督渠道,构筑“人大牵头监督、职能部门督事、代表群众监督反馈”工作模式,助推河湖长履职。
凸显代表作用的建议办理
人民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难点,就是人大代表履职关注的重点。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深度思考后提出来的高质量代表建议,也是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荔城北大道涉及城厢、荔城和涵江三个行政区域,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交通任务,也是困扰市民出行的交通瓶颈。
“建议公安交警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便民利民的有力举措,对荔城北大道和荔涵大道的红绿灯设置进行优化,使绿波对接起来,畅通出行,节省时间。”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一份来自市人大代表杨赛平的建议引发关注,被列入今年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而为了提出这份建议,杨赛平多次实地调研,记录自己驱车“穿越”荔城北大道的体验,走访司乘人员、居民、师生及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了解掌握荔城北大道出行拥堵的有关情况。
市人大代表柳军勇也十分关注荔城北大道交通拥堵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他向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荔城北大道优化绿化景观带的建议和关于变更12路公交车部分站点的建议。
5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以“规范交通秩序 安全便捷出行”为主题的“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组织代表对荔城北大道交通拥堵点、12路公交建议更改路线沿线情况等开展视察。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部门领导带领工作专班多次深入现场,逐点调研,组织查勘测算,多措并举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11月15日上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就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其间,荔城北大道的拥堵问题治理情况被再次问及,有关部门的答复和治理成效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在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正是如此,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成为必然。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宪法精神高度、立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立足推动党的决策部署落实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办好代表议案建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人大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行动,让人大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