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上土生“金”

——北高一鑫生态园小记
湄洲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一鑫生态园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生机。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现代人吃得精细,久坐的多,便秘的多。这种燕窝果每天只需吃1个,第2天就排得顺畅;而且还不能多吃,否则得窜稀!”精瘦的翁文寿指着果园藤蔓上挂的黄色火龙果笑道。

  我市是全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民营经济发达,异地商会众多,近年来,不少心系桑梓的在外莆商回乡投资兴业,翁文寿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天津市莆田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监理长翁文寿回乡考察时,发现荔城区北高镇栏山村、吴城村交界处一大片撂荒地无人开发,便与当地政府联系,将这片闲置土地流转起来,租下了500亩。

  “这个地方原先是个荒废的机砖厂,覆盖着烂泥巴、杂草,坑坑洼洼的。我请教了农业专家,这儿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火龙果,就决定引进优质火龙果。”翁文寿斥资700万元从周边荒山购置了4.7万车的山包土,填土造地;从天津海运来2船、8000多吨、200多万元的蚯蚓粪,滋养土壤;斥资1000多万元从台湾引进、海南育苗“蜜宝”红心火龙果……2021年6月,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的一鑫生态园种植的火龙果首次挂果,亩产量就达2500公斤。

  “我们施的是有机肥,土壤肥沃,还套种四季豆等蔬菜。如今,生态园仅火龙果年产值就有1500万元。”翁文寿说,该园引进现代农业技术,通过有机栽培、自动化浇灌、科学管护等措施提升果品果质,实现全年挂果采摘,一年可采收8批次,亩产量高达4000公斤—5000公斤,而且在河北高碑店、浙江嘉兴等中国五大水果批发市场都有固定订单,销路不愁。

  “在外莆商回乡发展特色农业,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效已经显现。”北高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吴花花介绍,火龙果特色产业也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务农有薪酬。该生态园常年雇用60余名周边村庄村妇从事锄草、施肥、修芽、摘果等,月收入4000元-5000元不等,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生态园还通过催花补光方式打造美轮美奂的夜色灯光秀,成为北高镇新的网红打卡点。此外,还开辟火龙果研学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体验活动。同时推出采摘游,吸引游客自驾前来感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