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清泉:

强化政策支撑 深化“四链”融合

湄洲日报 2023年12月20日

  “虽然莆田连获五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荣誉,但我市科技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新闻沙龙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清泉说,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13家,仅占全省的2.61%,莆田科技创新指标还有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莆田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努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包括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但首先是科技创新。”陈清泉说,市科技局围绕“赋能产业,服务企业”,以政策扶持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分段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推进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陈清泉介绍,市科技局坚持协同创新,以技术研究赋能产业发展。今年出台《莆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依托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福建物构所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循环经济、新型功能材料、鞋产业等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升级版,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科技副总’制度,第一批从高校选派18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到企业任职,帮助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建设,参与企业创新规划和技术攻关。”陈清泉表示,下一步将拓宽范围,选派更多“科技副总”,实现人才、投入、项目等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化,推进产教融合,助推企业自主创新。

  陈清泉说,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常态化院地、校地合作,导入中科院及高校的技术、人才等资源,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下一步,将加强与大院大所、知名院校对接联系,开展科技成果、项目与人才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来莆转化,项目来莆落地,实现人才柔性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