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倩 作
□林意凯(七年级)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每逢中秋时节,总有一只粗糙的手抚摸着我。抚平了秋天的凉意,我知道,是父亲回来了。
月明,父归。我遥盼月明,但奈何“明月几时有?”唯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聊以自解。
我知道父亲很忙,为家庭,为生活,为我,常年不见其踪。他像月一般,悄然,不见。但他是爱我的,总尽其所能陪我成长。小时候,他将我背起,在街上闲暇地走着、跑着,采集月光,赏着月明。长大后,他邀我踏入诗词歌赋的世界,去探寻文人墨客笔下的月。入梦前,他会在我床头轻吟他最爱的诗:“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满月后,再月明,又何时?我欲赎之,却不知以何相赎。
也许是盼月盼疯了,梦见了一明月佳景——空中明月皎皎如玉,河流月影荡荡起波……我习惯地伸出手,牵手,但又放下了,仿佛缺了什么,怅然若失……
然而,那年八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垮了我的希望,淹没了团圆佳景——父亲意外辞世了,同那月一般,悄然,不见。
雨水中夹杂着我的泪水,淹没了世界。一切回忆涌上心头。
出事前夕,他说是有一单大生意,事成之后,会改善我们家的生活。第二日,我梦未醒时,他便匆匆地走了,我还来不及说一声:“路上小心。”
翻开被我翻烂的诗词集,月明处,觅不得他的身影;看着照片里的月亮,月下,听不见他的声音;睡前,只能自己吟词,他从未再出现。也许是月还没升起吧……
我提起笔,沉思良久,写下:“不愿得富贵,愿赎明月,父归……”
那走过的地方,熟悉又陌生。我慢慢习惯诗只能我自己读,路也只能我自己走……我慢慢地理解一切。
经过雨水洗礼后,世界焕然一新。又是一轮明月升起,似曾相识。我独自沿路走去,采撷月光,吟着:“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纵使那抚摸我的手不再出现,我还有自己的手;纵使没人为我抚平秋寒,我能自己发光发热。
我不再赎月,然而,月不再会离去。
愿人间,无论何时,月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