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说起远和近,想起顾城写过的一首同名诗,全诗只有六句话:“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整首诗通过“你”“我”“云”三个意象,把远和近这两个物理距离概念延伸至心理层面。
作为物理距离概念,远和近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的作用下,心理距离是会发生渐变的,近会变成远,远会变成近。
小时候看过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小神童,他的爷爷问他,是月亮近还是京城近?小神童第一次说月亮近,因为抬头就看得到月亮,却看不到京城。第二次却说是京城近,因为有听过从京城来的人,却不曾听过从月亮来的人。
那时觉得小神童真机智,什么话都圆得回来。现在再看,则觉得莞尔。因为经过某些事之后,我们忽然明白,人不可以用自己的所知所见去匡缚世间之事,否则到最后只是画地自限而已。
如果看见什么就代表它离自己比较近,那么视线的远就是远,视线的近就是近,便不会有“疏远”这个词了。生活中,除了物理上的距离,心理上、关系上亦会产生距离。恰恰就是这距离,才是支配我们情绪的关键。心若近时,天涯咫尺;心若远时,咫尺天涯。所以,远和近,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我相信一个人的想念,是能将距离拉近的愿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心是近的,纵离千山万水远,皆可当等闲。当一个人身处他乡时,只要他心系桑梓,故乡便在他心里,那还会感觉遥远吗?两情相悦的两个人,虽然离得很远,可是心里一直都在想念对方,彼此就住在彼此的心灵最深处。这岂不是最近的距离?
相反,心远了,距离再近也是惘然。比如昔时管宁华歆同室而学,但因为华歆贪慕荣华,两人割席绝交,虽然依旧住在一个屋子,却已分道扬镳,这距离远得如同隔了一层怎么都划不破的膜;又比如夫妻同床异梦,岂不是最遥远的距离?
人与人相处的最好模式便是:我希望离你是近的,但我更希望我们的心是近的。因为只有心近了,才是真的没了距离,才能让美好的念想开出绚烂的花朵,织成完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