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设立7个爱心助残驿站,将服务残疾人的触角延伸到“家门口”——

爱聚“小站”

湄洲日报 2024年01月02日

图为残疾人在云峰村“爱心助残驿站”内看书、话家常。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来,吃饭啰!”上月31日,新年来临之际,华亭镇云峰村“爱心助残驿站”里,随着一声招呼,负责午餐的工作人员肖桂珍端出热气腾腾的清煎鱼、排骨汤、红烧肉和炒面。5名残疾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享用美味午餐。

  午饭后,这些残疾人在驿站内或看书,或看电视,或做手工,或锻炼,有的则在休息室睡午觉。肖桂珍还打包好饭菜,给家住附近的一名智力残疾人送去。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有。这个成立于2021年11月10日的驿站,是全省首批“爱心助残驿站”试点,也是全市首家“爱心助残驿站”。

  记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餐厅、休闲室、康复室、休息室等配套齐全,每个残疾人还有专属午休床铺。驿站周边建设无障碍环境。

  “目前该驿站主要服务云峰村残疾人,除了就餐服务,还提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制作等,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云峰村残疾人协会副主席许加建介绍,这个村共有残疾人215人。村里依托卫生所、图书室等,建成集休闲娱乐、医疗康复、日间照料、用餐服务、辅助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将低保、特困残疾人纳入驿站服务对象,并辐射、带动全村残疾人,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驿站还为有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下肢残疾的肖桂珍负责驿站午餐,听障残疾人王桂水负责驿站卫生。他们在享受驿站福利的同时,每人每年可获6000元公益性补贴工资。

  作为全省第二批“爱心助残驿站”试点,华亭镇南湖村“爱心助残驿站”于2022年11月成立。2023年,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城厢区在两个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先后在龙桥街道北磨社区、灵川镇桂山村、东海镇上亭村、凤凰山街道朱坑村、常太镇金川村挂牌成立了5家“爱心助残驿站”,全区达到7家。这些爱心驿站因地制宜,与村(居)原有的长者食堂、农村幸福院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注入多样化扶残助残服务功能,有效解决社区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吃饭、康复、照料、娱乐等问题。

  城厢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林美华介绍,“爱心助残驿站”成为服务全区残疾人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满天星志愿服务队等,开展送医下乡、康复服务、政策宣传、爱心慰问及文化进驿站等活动19场,服务残疾人1000多人次。

  新闻链接

  城厢区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推动“爱心助残驿站”建设,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照料,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形成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品牌。近期,省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开展“爱心助残驿站”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城厢区创建“爱心助残驿站”典型案例以高分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