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木兰溪沿岸“溪货”再次开发沪莆联名产品

“桂圆聚元膏”在上海上市

湄洲日报 2024年01月02日

上海莆商林瑞棋介绍“桂圆聚元膏”产品。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见习记者 杨屹)元旦前夕,又一款运用莆田桂圆开发的“桂圆聚元膏”在上海上市,再续沪莆“桂圆情”。

  “桂圆聚元膏”外包装左边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右边有太和堂祥记注册商标。推出这款产品的上海莆商林瑞棋是当代太和堂祥记创始人。太和堂祥记旧址位于上海浦东南路1888号。时光流逝,太和堂祥记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林瑞棋与众多国家级名中医专家、教授、学者商议复馆。去年,太和堂祥记商标注册成功。

  林瑞棋珍藏着一个兴化桂圆补膏钒红陶老瓷瓶,瓶上标注有“福建名产”“福建莆田食品厂出品”“上海医学院监制”等字样。他介绍,1985年,莆田食品厂与上海中医院(现在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名研制桂圆补膏,取上等兴化桂圆肉,配以益气补脾、滋阴活血的多种中药材精制而成。1985年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1988年获福建省科技星火奖。

  “可惜后来断产了。”去年,林瑞棋以太和堂祥记与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教授林顺权签订20年的战略协议,开发桂圆产品,在桂圆补膏的基础上,发扬、传承、再造了“桂圆聚元膏”。

  莆田古称兴化,产自木兰溪沿岸的桂圆,俗称“溪货”,素有“溪货甲兴化”之美誉。林瑞棋看好家乡木兰溪畔莆田桂圆黄金产区华亭镇,以华亭桂圆作为原材料,发挥桂圆药食同源优势,前端用古法烘焙九道技艺生产和销售莆田桂圆,后端进行产品研发,把桂圆通过熬膏工艺深加工,做成保健膏饮,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他表示,今后还要延伸桂圆红枣枸杞茶、桂圆原浆等饮品,开发出迎合新兴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打响莆田桂圆的知名度。

  延伸阅读

  木兰溪两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桂圆的母树龙眼树成活率高,龙眼品质好、产量高,维生素C含量丰富,各项指标优于其他产区。

  木兰溪支流众多、水网密布,历史上古渡口遍布市镇乡野,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商旅穿梭其间。莆田桂圆沿着水道销往江浙和江淮地区,上海有众多莆田桂圆行。沪上人家喜食莆田桂圆,甚至把桂圆用玻璃盒包装起来,当作饰品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