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营商 聚力赢商

——城厢区提升核心竞争力亮点纷呈
湄洲日报 2024年01月03日

城厢区召开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年”工作大会,图为大会现场。

城厢区税务局建成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型智慧税务办税云厅,图为线下纳税服务窗口。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许文泉 许羡 林智敏 文/图

  岁末盘点催奋进,一元复始万象新。在刚刚闭幕的城厢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城厢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营商环境是个热词,频频被提及。翻开区政府工作报告,城厢营商亮点纷呈,“赢商”令人振奋。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地处中心城区的城厢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全区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总数突破4万户,位居全市第一。

  城厢区两会期间,“营商环境”是热词。城厢区提出强化政企互动、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努力打造政策更优、成本更低、服务更好、办事更快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区委书记王文才强调,要让“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最有力的支撑。要有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树立营商环境主人翁意识,落实好营商环境具体事项,全力打造有利于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区长王文晖指出,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攻坚突破,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比较优势”的城厢营商服务品牌。

  近年来,城厢区一直重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研究制定了工业、现代服务业增产增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率先推行企业注册登记“数字化全域通办”、个体户“一表登记”改革,实施工业项目“模拟审批、五证同发”审批新模式等;将产业生态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投入使用全市首个金融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落地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等一批创新资源,为产业发展导入资金、人才、创新资源;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严格规范执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安心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城厢区将进一步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所急,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营造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展亮点 多项改革全省推广

  2023年,城厢区36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序时18.5个百分点,全市领先。

  这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上月4日,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发布48个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莆田市城厢区打造惠企资金直达平台 让企业精准快享政策红利》上榜,在全省学习推广。

  这是莆田首个惠企政策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数据跑腿,推动“惠企资金申请”快速办理,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城厢区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多项改革举措推广全国全省。

  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模拟审批”“五证同发”新模式,实现拿地即交证、交证即开工,刷新重点项目审批“城厢速度”,入选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助力推动项目落地典型案例。

  对存量土地高位嫁接,通过二次招商,盘活了一批“批而未供”土地,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如今的城厢区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已签约入驻44家企业,核心区已储备意向入驻企业16家。

  看举措 多个措施省市首创

  “以前我们个体工商户想换个地区经营,要先在原来的地区办理注销,然后再到另一个地区申请新办,得来回跑几个地方。这次只跑一趟,办理过程不到一小时,真的是太方便了。”前不久,个体工商户胡女士从城厢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窗口荔城区迁移至城厢区经营,办理了全市首例个体工商户跨区迁移登记。

  一项项营商环境举措鼓舞人心,提振士气。把准优化营商环境“方向盘”,2023年城厢区首创了多项措施。

  在全省率先推行个体户“一表登记”改革,审批效率提升近7倍,个体户设立登记“人到即办、即审即过”。全市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登记“数字化全域通办”,延伸拓展“一件事套餐”服务,实现“一网审批、一次采集、一套材料、集中出证”,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4小时以内。

  打造全市最大的综合型智慧税务办税云厅,申报高峰期日均最多可接待纳税人450人次,办税平均等待时长由5.6分钟下降至3分钟。

  率先建设全市首个创优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持续优化企业用工、融资环境,营造政府真诚帮扶企业、企业充分信任政府的浓厚氛围。

  全省率先将消防设计审查等事项改为即办件,比全省“五级十五同”办理时限缩减2个工作日。

  推动全市首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升级为“莆田国际陆港”,提供备案、报关、仓储、物流及公路运输类海关监管等“一站式”服务,开通全省口岸转关货物直通模式,货物通关时间可节省12小时以上,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4亿元,比增37%。

  全市第一个实现镇(街道)商会成立和依法登记全覆盖。全市率先搭建“惠企资金直达平台”,实现惠企资金“一键直达、应享快享”,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52亿元,额度全市第一,为企业注入活力。

  尽心筑好巢,高效引凤栖。

  2023年,城厢区累计签约超亿元产业项目24个,实现预制菜肴产业园等48个项目转化落地,锦甜食品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六园千亿”产业园签约对接意向入驻企业36家,招商厂房面积近80万平方米。

  “六园千亿”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东海鞋服科技产业园、中电科创城核心区、富力智造产业园、西许“专精特新”产业园实现动工,加快建设进度,太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钟潭工艺小镇有序推进,“临溪+滨海”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新增规上、限上企业超百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绩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绿色高质量发展考评位居全市优秀等次;荣获“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等荣誉。

  谈未来 高位招商再创优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也是城厢区建区40周年。今日之城厢,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风华四十载,奋进正当时。城厢区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区战略,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再创优势。区两会胜利闭幕之际,城厢区高规格召开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年”工作大会,举全区之力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为举全区之力推进的重中之重工作,区领导提出,招商引资要有新的成效。统筹产业招商和城市招商,统筹制造业和服务业,统筹存量资源和增量项目,实现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总投资30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率和开工率超70%。

  为高位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城厢区聚焦更大力度推动“六个全面提质”要求,以“招商引资年”为载体,建立了“3+3+N”(三大园区招商,三个招商重点领域,N条重点产业链)招商机制。同时,按照“一园一领域一专班”,成立六大招商专班,分别负责各自园区领域招商工作。每个专班均由区领导担任指挥长,并明确具体牵头单位负责统筹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另外,根据需要,由指挥长从全区抽调骨干人员担任招商专员。

  项目能推进,招商能落地,关键是营商环境,发展的背后是营商环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城厢上下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开拓的格局,更扎实的举措,以营商来赢商,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优异成效为建区4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