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强区起宏图  生态宜居新城势如虹

——涵江区争优争先争效加快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湄洲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持续放大啤酒产业拉动效应,擦亮“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啤酒制造之城”名片。  朱秀花 摄

云度新能源汽车“出海”销往欧洲市场。 曾雅燕 摄

华兴玻璃成为全球单一生产基地最大,以及装备和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绿色、智能、轻量化玻璃包装制品制造企业。          曾雅燕 摄

华佳彩斩获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  黄建新 摄

争创首批国家级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园区。姚庆兵 摄

涵江滨海新区加快建设,1-3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李翔 摄

开展“党课上到群众家门口”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秀花 摄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陈琳 摄

兴化湾渔光互补项目加快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与“双碳”融合发展。 朱秀花 摄

涵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加快攻坚,助力“电动莆田”建设。 杨怡玲 摄

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   杨怡玲 摄

央视多次聚焦,让涵江惊艳全国亿万观众。 林崇森  摄

涵江区第四实验小学建成投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杨怡玲 摄

城区“十分钟公园休闲圈”为幸福生活加码。 陈琳 摄

加快建成“水上巴士”沿线—白塘湖环湖福道。 杨怡玲 摄

党员干部在防抗“杜苏芮”台风中显担当。 林鸿达 何静 郑洁 摄

  核心提示

  一路向前!涵江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主动融入全市“一五二三四”工作大局,统筹做好扩内需、优结构、强预期、保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和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节拍, 兴化湾南岸,涵江滨海新区崛起的精彩画卷如虹铺展。

  涵江名片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

  中国工业百强区

  全国健康促进区

  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区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

  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国家级众创空间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

  2023

  奋斗答卷  鼓舞人心

  党建引领 夯基惠民

  涵江区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治”高效。全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党课上到群众家门口”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查堵点、破难题、谋良策、促发展”大调研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群众1200多人次,下访接访5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00多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领域突出问题200多个,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赋能鼓劲。

  培优育新 产业升级

  涵江区推出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区战略“N”政策体系,实施百个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完成投资407亿元。深入推进“一区多园”联动发展,莆田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城北工业园(二期)等园区建设持续加速,助力12条产业链做优做强。百威雪津啤酒出口量首破15万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威诺数控为全市唯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依吨多层电路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入选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华佳彩斩获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云度新能源汽车成功“出海”抢占欧洲市场,全新C5车型样车下线。全区新增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及每万人拥有量均居全市第一。

  产城融合 生态宜居

  涵江区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和全市“四城辉映”建设布局,写好城市“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文章。提速城区东拓步伐,萩芦溪大桥等项目有序推进,福厦高铁涵江段顺利通车。投资超百亿元的赤港服务区双开放项目招标开工,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交文旅融合康养服务区。实施“南进临港”战略, 1-3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向西联动“城涵一体”,紫霄大道(梧萩段)全线贯通。开通莆炎高速白沙服务区出入口,新改建56公里农村路网,铺设120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投入5400万元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2471套棚改房,回迁安置房超20万平方米,为全市最多。打通高林街北伸等“断头路”,改造提升24公里国省干线、市政道路,新增510个公共停车泊位、155个充电桩、5处口袋公园。

  民生福祉 幸福加码

  涵江区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年度七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支出,完成4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供给扩容提质,码头小学、区第三实验幼儿园等7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7050个学位。白塘中学纳入莆田一中集团校办学,莆田十四中、区第四实验小学联动青璜中学、区实验小学开展协作共建,补齐优质教育短板。医防融合协同发力,完成涵东涵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社会保障持续优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九连涨,新(改)建17个农村幸福院,江口大东村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乡村振兴 精彩纷呈

  涵江区聚焦生态引领,投入5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一期)工程,新建城乡污水管网12.9公里,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100%。聚力打造城市会客厅,启动白塘湖环湖栈道建设,完成“水上巴士”沿线整治提升,双福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亮相央视《山水间的家》。聚焦产业赋能,新建4847亩高标准农田,打造大洋优质稻生产示范等农业基地,探索推广“水稻+N”“林下+N”等生产模式,新增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绿盈乡村”覆盖率达97.7%,新增2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市对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现“四连优”。

  2024

  扬优乘势  向新出发

  不断积蓄 经济发展新动能

  聚力活内需、稳外贸,强化项目投资带动,加快推进280个重点项目,全力推动汽车产业科创园等98个项目开工建设,黄霞二期棚户区改造等83个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266亿元以上。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社会闲置资产;新对接民企招商项目40个、总投资150亿元以上。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加快威斯汀酒店、赤港服务区商务运营中心建设,打造、提升夜间经济示范区3个,繁荣水韵城等城市商圈。加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支持力度,做强电子商务、直播经济等数字消费集聚载体。提升对外交流水平,推进跨境贸易发展,引导百威、云度、荔丰等企业挖掘“一带一路”市场潜力。“以侨引资”“以侨促贸”,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促进涵台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推动在涵台商台企量质齐升,密切涵台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全方位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持续提速 新型工业化进程

  聚力强链条、转动能,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个,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新增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以上。突出产业链条融合,聚焦啤酒、预制菜、芯屏和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争取全年签约落地产业类项目超2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持续放大啤酒产业拉动效应,擦亮“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啤酒制造之城”名片。加快实施“电动涵江”计划,助力C5新车型量产上市。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北斗”规模化应用。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光能交换一体变电站。开工建设赤港服务区冷链物流园,全力推进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突出转型升级驱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实施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个以上,工业投资增长8%;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2个,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完成40家企业“智改数转”诊断。争创首批国家级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园区。

  加快建设 宜居宜业新港城

  聚力优配套、提品质,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滨海新城,接续推进“1号滨海风景道”项目,建成萩芦溪大桥、三江口特大桥和涵江作业区3号泊位码头,提速赤港服务区双开放等项目进度,加快推进联东U谷·海峡智造产业谷等项目。全力打造生态绿城,建成“水上巴士”沿线—白塘湖环湖福道,新建口袋公园5个、绿道3公里、绿地10公顷。全力打造文化名城,让更多历史风貌建筑焕发“新活力”。 高品质补齐城市短板,改造提升7个老旧小区,新开工2906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回迁33.7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推进畅通城市建设,新改建片区配套路网6公里以上,加快停车泊位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高标准守护绿水青山,协同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创建5个“污水零直排区”试点村。创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加快实施萩芦溪生态治理项目。

  全面铺开 乡村振兴新画卷

  聚力兴产业、优环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健全完善“田长制”,加强数字化、网格化赋能,加快构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持续提升稻药轮作、林下经济等业态含金量,促进竹产业集聚发展。拓展优化农文旅融合业态,联动打造乡村振兴“五大片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建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推进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建设。新创建252个“五个美丽”示范点。加快西音水库、乌溪水厂和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

  用心打造 人民高品质生活

  聚力暖民心、惠民生,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精心办好40项为民实事,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力度,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以上。构建更为高效有力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义务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加快推进区第三实验小学扩建、芳山小学迁建等项目,新建“数字校园”5所、“智慧校园”2所。深化湄职院、华侨职专合作办学。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着力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推动“两馆”规模、质量“双提升”, 新建、提升公共体育场所2处。创新探索“非遗+”模式,讲好涵江故事,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奋进新征程 ,涵江再出发!

  锚定目标,扬优乘势,接续奋斗,涵江汇聚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磅礴伟力,为答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作出涵江贡献。

  本版组稿:涵江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