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临近春节,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天后宫建筑群处处张灯结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到此虔诚朝拜、感悟妈祖文化。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也正积极筹备新春祈年、闹元宵等活动。
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
“2000年1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湄洲岛调研时,拿出省长基金200万元,支持祖庙南轴线天后宫建筑群天后广场建设。在调研总结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突出妈祖文化品牌’。他说:‘妈祖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品质,很好地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通过世界的交流和传播能树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由祖庙南轴线、妈祖石雕群和妈祖碑林组成的妈祖文化园被列为主题教育特色现场教学点。各地党员干部来到这里,了解妈祖文化保护与发展历程,增强文化自信。
“天后广场的修建和投用,为每年举办的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及其他妈祖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表示,天后广场不但成为展现妈祖祭典非遗魅力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两岸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进行妈祖文化交流联谊、推动湄洲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湄洲岛牢记嘱托,坚持守正创新,全力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妈祖文化遗产工程,传承妈祖信俗、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推动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妈祖文化影响力,打响妈祖文化国际品牌。
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2016年,妈祖文化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文化包含着海洋精神”的论述在全国被广泛应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湄洲岛,至今连续成功举办8届;湄洲妈祖祖庙入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2017年,“妈祖下南洋 重走海丝路”活动拉开帷幕,湄洲妈祖先后巡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共建“海丝”国家;同年,湄洲妈祖时隔20年再次巡安台湾,近500万人次民众朝拜,湄洲妈祖“出行”的飞机票、动车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掀起阵阵“妈祖热”。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包括台湾地区18个县市91家妈祖宫庙近500名台胞在内的两岸600多家妈祖宫庙上万人参加,生动演绎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同胞情……
新时代,妈祖文化已成为更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文明交流纽带。据最新普查,妈祖已分灵至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
“《意见》明确了妈祖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湄洲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湄洲岛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积极创建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物质遗产和妈祖信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遗产保护规划方案》《湄洲岛妈祖文化保护和传承实施方案》等,对划定为文物、历史文化建筑、历史风貌街区实施保护性修缮,系统性保护湄洲岛文脉;改造提升妈祖文化源流博物馆、海丝申遗展示馆、妈祖文化展览馆,推动设立33个非遗项目;有序开展妈祖文化相关文物征集、鉴定工作,完成妈祖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再现工程暨莆田祖庙虚拟仿真三维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妈祖文化IP保护。
与此同时,湄洲岛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在当代的价值,竭力服务时代主题,构建妈祖文化传承传播体系,全面阐释“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精神,持续增强文化向心力、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妈祖文化课程在市委党校主题教育培训中亮相,便是妈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妈祖文化,是湄洲岛文化旅游的灵魂和驱动旅游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湄洲岛旅游和文体局局长戴玉瑞说,通过挖掘利用独特的妈祖文化资源,以文塑旅,湄洲岛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湄洲岛去年旅游接待人数530万人次,比增49.9%。旅游发展的“流量”带动湄洲岛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全岛现有民宿323家,3115个房间,5321个床位,成为岛上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殷殷嘱托为总引领目标,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创新与巩固并举”的发展思路,全力以赴保护好、建设好和发展好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和旅游资源。